即使在沒有成本壓力的情況下,如果財務活動不能夠很好地解釋它如何增值,它也會在稀缺資源的競爭中失敗。
如何衡量業績
衡量財務經理的業績,通行的方法是過去五年的成本、這一年度與上一年度雇員數量的對比和按時結清賬款的比例。這些方法的優點是其非常精確。但問題是單純的數據給出的只是片面信息,工作整體質量又如何衡量呢?
所以,接下來就要采取措施增加指標:包括客戶滿意度調查,提供財務信息的天數,也許還包括平衡計分卡。
財務的職能究竟是什么?在考慮衡量標準以前,財務部門就需要認清自己的問題。問題的起因通常是它們很少將自己的工作與企業的目標聯系起來。企業沒有破產并不能說明財務部門為企業增加了價值。與銀行和外部審計建立良好的關系也許可以看作是財務部門的一個強項,但這也意味著它們也可能會讓企業喪失這些重要的關系。
最終,由于界限很模糊,而且某些工作的責任也是分攤的,因此很難將成功或者失敗直接歸因于財務活動。當財務職能進一步地融入到企業各級管理中來時,財務的衡量標準問題就變得更加棘手。
關于考核標準
雖然不大可能對“財務到底做得怎么樣?”這個問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仍然有許多績效測量的方法可以為人們提供可靠的信息。
把財務部門的績效與企業的整體目標和限制聯系起來,與企業管理的預期聯系起來。
提高測量及其應用方法的完善度,并明確指出績效是工作完成的效果而不是努力程度。
盡可能使用比較法。
提高向財務部門和由財務部門提供的反饋的質量。結論
由于財務工作越來越多地融入到企業的其他業務部門,財務外包成為一種趨勢,財務部門的工作重點轉向價值增值,因此定義財務工作成功與否越來越困難。財務經理要解決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從成本、業務活動的衡量轉向建立與企業目標更緊密地聯系,運用更完備的測量方法,進行更有效的對比,形成更好的反饋機制。這么做將會使財務人員能夠更好地體現他們對企業的貢獻,也會給所有工作在財務部門的人和整個企業帶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