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作為重要的經濟管理資源,是企業利益相關者評價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投資決策、防范經營風險的主要依據,也是國家制定財稅政策,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依據。
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秩序健康、穩定運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1985年第一部《會計法》頒布到1999年第二次修訂,隨著《會計法》的完善,國家對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立法宗旨更加明確。通過認真貫徹《會計法》,把各項會計工作納入法律監督體系之中,使涉及會計工作的人和事時時處于法律監督之中,對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意義重大。
第一,《會計法》對會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任職資格、內部控制、會計監督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規定,使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和規范,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二,《會計法》通過對會計記賬規則、會計核算程序等會計基礎工作的規定,使具體的會計業務有法可依、會計信息質量有法保證。《會計法》一方面通過對會計核算資料取得、使用、保管、會計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規定,使會計核算的全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把關。另一方面通過對日常會計工作中有可能產生的不實會計信息行為進行禁止性規定,切斷了產生不實會計信息的途徑。
第三,《會計法》從法律的角度規范了單位負責人在會計工作中應負的責任、履行的義務和行使的權力,強化了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會計法》通過對單位負責人會計責任的強化,使單位負責人不再有以“不懂業務,不了解情況”為借口推卸責任的可能,抑制了單位負責人為政治或經濟利益而強令、授意、指示會計人員違法造假行為的發生。
第四,《會計法》有關會計從業資格及會計人員保護方面的規定,以及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和繼續教育列入法律條文,有利于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提高會計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和守法意識,保護和激勵了會計人員正確行使職權,客觀、準確提供會計信息的責任感。
第五,《會計法》的罰則范圍具體、責任明確、要求嚴格,細致而全面地規范了相關部門、人員違反本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