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為取得被合并方賬面所有者權益的份額。
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投資單位按持股比例確認為當期的投資收益,且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計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累計凈利應分得部分作為被始投資成本的收回。公式有四個:①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全年月份②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單位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③投資企業投資年度以后確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計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損益)*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④投資企業投資年度以后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股利-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
對于初學者來說,成本法核算的上面兩段文字,無異于天書,很難理解。對于初始投資成本轉回金額的公式就更難理解。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四句話,上面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通常當年股利分配的是上年的利潤,當年分得股利部分記應收股利,上年利潤應分得部分記投資收益,兩者的差額部分用初始投資成本來調整。”
現舉例說明如下:
(1)新新公司2007年1月1日用銀行存款150000元購入一年內不準備變現的B公司普通股100000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總股本的10%。會計分錄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150000
貸:銀行存款150000
(2)2007年3月20日B公司宣告發放2006年度現金股利,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元,共200000元。假設B公司2007年1月1日的股東權益合計為1800000元,其中:股本1000000元,資本公積600000元,未分配利潤200000元。則新新公司2007年3月20日的會計處理如下:
新新公司應收股利=100000*0.2=20000(元)
由于這部分股利不屬于新新公司購入B公司股票后產生的凈利潤的分配額,當年分得股利部分借記應收股利,新新公司投資后未產生利潤,因此也就沒有投資收益,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分錄如下:
借:應收股利_B公司2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_B公司20000
(3)2007年度B公司實現凈利潤500000元,2008年3月20日B公司宣告發放2007年度現金股利,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3元,共300000元。則新新公司2008年3月20日的會計處理如下: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上年度實現的凈利潤*新新公司的持股比例
=500000*10%=50000(元)
應收股利=當年分派的現金股利*新新公司的持股比例
=300000*10%=30000(元)
二者差額即為沖減或者轉回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50000-30000=20000
借:應收股利_B公司30000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20000
貸:投資收益:50000
(4)假設上述B公司于2008年3月20日宣告發放2007年度現金股利,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55元,共550000元,則新新公司2008年3月20日的會計處理如下:
應收股利=當年分派的現金股利*新新公司的持股比例=550000*10%
=55000(元)
投資收益=上年度實現的凈利潤*新新公司的持股比例=500000*10%
=50000(元)
二者差額即為沖減或者轉回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55000-50000
=5000(元)
借:應收股利_B公司55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5000
投資收益:50000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如何分配股利,只要按上面的四句話去做,都可以非常快速準確的做出答案,成本法的核算就變得非常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