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EC技術報告(即FF的H1)。
現(xiàn)場總線基金會(FF)成立以來進展比較快,推動了現(xiàn)場總線的研究和產(chǎn)品開發(fā)。在現(xiàn)場總線物理層已獲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批準的情況下,于1996年一季度完成了物理層的低速總線H1的最后工作。在此期間安裝了示范系統(tǒng),進入工廠試運行和取證,如美國休斯敦(Houston)MonsantoChocolateBayou工廠安裝了Siemens、Yokogawa(橫河)、Fisher、Smar、Foxboro、Rosemount、E+H和MicroMotion等公司的產(chǎn)品。低速總線H1已進入實用階段,可以供應標準化產(chǎn)品。
(2)Profibus(德國西門子等公司支持)。
1986年,德國開始制定過程現(xiàn)場總線(ProcessFieldBus)標準,簡稱PROFIBUS。1990年,完成PROFIBUS標準制定,在德國標準DIN19245中對其進行了論述。1994年,PROFIBUS用戶組織又推出了用于過程自動化的現(xiàn)場總線PROFIBUS-PA(ProcessAutomation),通過總線供電,提供本質安全。
(3)P-Net(丹麥ProcessData公司支持)。
最初由丹麥的ProcessData公司開發(fā)1984年推出1997年組建成美國物理學會國際P-NET用戶組織會員有近百家總部在丹麥采用歐洲標準EN-50170(1)由物理層數(shù)據(jù)鏈路層應用層組成屏蔽雙絞線作傳輸介質最多為125節(jié)點其中主站可多達32個虛擬令牌傳送NRZ碼進行異步通信主要用于農(nóng)業(yè)灌溉和水廠自動化。
(4)FFHSE(即原FF的H2,Fisher-Rosemount等公司支持)
FF推出的高速現(xiàn)場總線H2主要用于制造自動化,但始終未獲IEC批準。其代替方案是選用100Mbps速率的高速以太網(wǎng)(HSE)的物理層、數(shù)據(jù)鏈路層協(xié)議,可以使用經(jīng)濟的以太網(wǎng)芯片,支持電路、集線器、中繼器和電纜,并將FFH1的功能應用于以太網(wǎng),即為FFHSE。FFH1經(jīng)網(wǎng)橋可直接掛接高速以太網(wǎng)。
(5)WorldFIP(法國Alstom等公司支持)
1993年,由Honeywell、Bailey等公司牽頭,成立WorldFIP,約有120多個公司加盟,以法國標準FIP(FactoryInstrumentationProtocol)為基礎制定現(xiàn)場總線標準。
(6)其它類型的現(xiàn)場總線
Interbus是德國PhenixContact公司建立的一個公司標準而ControlNet與Swiftnet分別以美國洛克威爾Rockwell與波音大型跨國公司作為背景和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