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全球問題無疑是能源問題,因為能源引起的戰爭也不計其數,而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還是能源戰。因此研究石油的粘性至關重要,由粘性測試數據可以判斷石油所在的層次從而分辨出其純度,這樣可以判斷測試區域內的石油含量以決定是否開采。這樣可以節省資源,不浪費人力物力在沒有利用價值的地域上。當今社會商品的質量也是很值得關注的問題,有些音頻都摻雜其他有害的成分,也可通過本項目的成品測試其粘度用來判斷真假。
液體粘度概述
當液體在穩定流動時,一般情況下屬于穩定層流的情況,也就是同一層面上的液體流動狀態完全相同。如果液體的內部各層之間的流動速度不同,那么液體內部相鄰的層之間就會產生相對運動,則液體內部的該兩層之間便會產生相互作用力,稱為粘性力,衡量這個粘性力大小的一個物理量稱為粘度[25]。
粘度是液體的一個固有屬性,其大小由于液體的種類不同而不同,同時外界環境的溫度、壓力等因素也影響著液體的粘度。
所有液體都是具有粘滯性的,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說明了這一點。例如,當使一個盛滿液體的容器圍繞其豎直軸心旋轉時,其內部的液體也會跟著旋轉,這正是因為液體在容器壁處受到了液體與容器之間的粘滯力所引起的。首先,容器的旋轉,使緊鄰容器壁的一層液體由于粘性力的作用也跟著旋轉。然后,緊鄰容器壁的一層液體又由于粘性力的作用帶著與其相鄰的一層液體旋轉。這樣,容器中的所有液體都會由于粘性力的作用跟著旋轉了。只是越往里的液體層的旋轉速度越小。
同樣,在管道中流動的液體也是如此。由于管道壁是靜止的,所以就會使緊鄰管道壁的一薄層液體也處于靜止狀態,這層液體也約束著與其相鄰層的液體的流動。所以,在管道中流動著的液體分成了無數的薄層,隨著薄層距離管道壁的距離越接近,液體的流動速度越慢,其速度分布圖如圖2-1所示。
主要測量原理
以上述原理為基礎,我采用了一種基于電磁感應的液體粘度測量方法,本方法結構簡單,易于實現,抗干擾能力強,適合于現場環境下的在線測量。其主要由控制測量電路、柱狀不銹鋼容器、兩個環形電磁線圈組成,在柱狀不銹鋼容器中有一個圓柱形高剩磁耐高溫永久磁鐵作為運動活塞。這樣在電磁線圈與活塞之間可以提供很大的作用力,從而提高儀器測量靈敏度和增加測量范圍,并能減少樣品中雜質對測量的影響,提高儀器的測量精度。
該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在測量室的兩端分別安裝一個電磁線圈,測量室內部有一個圓柱形高剩磁耐高溫永久磁鐵作為活塞。當其中的“B”線圈被激活時,活塞被電磁力牽動而往測量室B端運動。此時被截流的入口處的液體被迫在活塞的周圍流動。液體越粘,活塞運動就越慢。在這一過程中“A”線圈用來監測活塞的運動。活塞一旦抵達測量室B端,上面的“A”線圈就會被激活而“B”線圈開始監測。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有液體被引入到活塞周圍。同時“B”線圈監控活塞運動。當活塞再次接近測量室A端時,“B”線圈就會被重新激活,開始重復以前的過程。由信號采集處理單元測得活塞往復運動的時間,便可以根據液體粘度與活塞往復運動時間的數學模型計算出液體的粘度。圖2-3是該方法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前期主要工作
(1)理論分析
對活塞在充滿液體的柱狀不銹鋼容器中運動時所受到的液體的粘性阻力進行理論分析;對電磁線圈的電磁場強度,以及其對永磁鐵活塞的電磁驅動力的變化規律進行理論分析。
(2)機械探頭結構設計
機械探頭結構需要實現的功能是為兩個電磁線圈提供安裝空間,并為永磁鐵活塞提供運動空間,其中電磁線圈驅動活塞做往復運動。同時探頭需要能夠浸入液體中,使液體能夠自由進入活塞的運動空間,從而測量液體的粘度。
(3)驅動信號產生電路設計
由測量原理可知,電磁線圈需要驅動永磁鐵活塞做往復運動,所以,要對兩個電磁線圈分別加載驅動信號。根據測量要求中活塞的運動規律,兩個線圈的驅動信號應為互補信號,且其變化規律由活塞的運動規律的反饋來進行控制。
(4)反饋測量部分電路設計
測量系統是根據活塞運動規律實時產生驅動信號,這就要求系統能夠檢測活塞運動規律的反饋信號,并記錄活塞往復運動的時間,從而得到被測液體的粘度。
(5)硬件程序編寫
根據驅動信號的產生和反饋信號的檢測以及記錄活塞的往復運動時間的要求,編寫硬件程序,并將記錄的數據傳送到上位機進行處理。
實驗設計路線
基于電磁感應的液體粘度測量系統設計主要包括控制處理電路設計、機械結構部分設計和軟件程序設計三部分?刂铺幚黼娐吩O計主要包括:核心控制處理芯片的選擇、芯片的外圍電路設計、控制電路電路設計和處理電路電路設計。機械結構部分設計旨在實現電磁線圈驅動永磁體活塞在被測液體中往復運動。其中要求:被測液體能夠自由進入活塞的運動空間;線圈的安裝空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軟件程序設計主要實現測量系統的控制功能和處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