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方向將是如何?宜普電源轉換公司(EPC)首席執行官AlexLidow與媒體分享這個方向。以下是原文翻譯,敬請細賞:
借鏡大藥廠的策略,大芯片廠以并購來取代自行開發
不論是智能型手機芯片還是專有醫藥治療領域,隱身在半導體與醫藥產業背后的并購風潮都有相似的動機。兩個產業的最大公司紛紛暫緩高風險的研究開發項目及費用,轉而重整營運、聚焦于效率方面的提升。與其獨家開發來自主成長,各家公司都轉向大舉投注于購并的成效。
1_副本.jpg
多年以來,這兩個產業一直面對同樣的難題─在大型開發計劃中,無論是實現摩爾定律的突破的晶片,或是有可能賺數億美元的新藥研發項目,同樣在耗費巨額研發費用之后的所得結果,在投資者角度來看,都令人相當失望。由于低成本制造,加上受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縮短了,因此醫藥與半導體市場的商品化與日俱增,這也代表廠商常面臨回報不能追上開發費用的窘境。
因此在制藥業大合并案中輝瑞(Pfizer,股票代號PFE,股價持平)與愛力根(Allergan,股票代號AGN,股價跌1.92%)的1,600億美元合并價,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半導體業界的并購案也是逐漸增多,并很有可能為華爾街下一波的世紀并購大案推波助瀾。其實,對比今年半導體業界的頭條購并大新聞,輝瑞和愛力根的合并計劃所實現到的,相較于Avago帶給博通(Broadcom,股票代號BRCM,股價持平)的成效,兩者并無明顯差異。
愛力根合并案是重新想象到的大藥廠的未來藍本,其執行長BrentSaunders體認到新藥的研發無法得到資本回報。他推廣的策略是:當公司的成本消減了,藥廠在研發方面的創新將需要外包。如今,Saunders已準備好將最終領導輝瑞這個制藥業巨人。未來,該公司的常居地會在愛爾蘭,對進行將來的合并項目將更具優勢。這個降低了營運成本及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新制藥界巨人,可望透過未來的合并案擺脫目前低迷的股價。
半導體產業也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晶片制造廠正放棄他們的投資而希望找出可以提升產值的突破方向,因為消費者已不再對產品的差異化付更高昂的價格。舉例來說,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場上,大部分消費者主要關注App和功能而不是記憶體的大小和速度快慢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半導體公司的產品的優厚盈利已逐步降低,尤以智慧型手機為甚。
為對應這個景況,各家公司開始透過重組以改善成本結構及減慢正在下降的議價能力或差異化。最后,當半導體公司如Avago這樣的產業巨擘需要尋找全新的產品或優勢時,他們會像輝瑞的計策一樣,干脆開始買下別人的創新。
迥異于醫藥產業在過去兩年中所進行的風光購并風潮,半導體產業從2015年才開始起步。根據Bloomberg數據所顯示,今年有1,003億美元的并購案子正在進行中,是2014年的三倍。從2010年到2015年初,該數據也顯示出購并的金額從220億美元增加至370億美元。
除了Avago吃下Broadcom之外,NXP買下Freescale,Intel也合并Altera。最近KLA-Tencor、FairchildSemiconductor和Sandisk都已經列入待售的名單中(注:現在Fairchild已經由OnSemiconductor收購),還有Qualcomm、Nvidia和MicronTechnologies(美光)的方向則未定。
假如半導體產業的整并風潮加速,就會證實該產業已經進入了緊縮期,其創新與研發,就會像大藥廠一樣,將由業界的最大公司以外的公司進行研發,并不是由投資基金支持的研發實驗室來負責研發。
「如同大藥廠業界的發展一樣,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環境將變成很多巨型及小型企業都會把研發項目外包」宜普電源轉換公司首席執行官AlexLidow稱。他認為這會使QorvoCorporation和IntersilCorp成為一個非常好的購并目標。
但是,Lidow認為半導體產業的整并有可能使得半導體業界進入黑暗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