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配電網絡中有越來越多的分布式電源接入,出現非正常孤島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IEC在1998年曾用“故障樹理論”分析非正常孤島發生后發生觸電的可能性。2002年,IEA-PVPS-Task-5曾用“故障樹理論”分析光伏電源的非正常孤島。在考慮光伏電源滲透率達6倍夜間負荷的極端情形下,發現非正常孤島導致觸電的可能性很小,概率小于10-9次/年。因此,只要管理得當,加上光伏電源逆變器自身帶有反孤島功能,大量光伏電源的接入并不會給系統增加實質性的觸電風險。同時,對荷蘭地區一個典型低電壓住宅區的配電網絡就光伏電源系統發生孤島的可能性進行研究,發現該區光伏電源發生非正常孤島運行的可能性低于10-5-10-6次/年,幾乎為零。因此,認為在住宅區大量接入光伏電源導致發生非正常孤島的可能性很小。2006 年,DISPOWER對在德國使用的帶檢測電網阻抗變化的反孤島策略及電網電壓和頻率監控的光伏電源逆變器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當電網在一般低阻抗情況下運行時,效果理想;當電網在高阻抗不理想的情況下運行時,光伏電源逆變器檢測電網阻抗變化精確度比較差,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來滿足德國對光伏電源反孤島策略的標準要求。近年來,大量研究結論表明:即使將來有大量分布式電源接入到配電網中,只要措施得當,發生非正常孤島的風險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并不會使系統發生非正常孤島風險的可能性有實質性增加,因而發生非正常孤島不會成為妨礙光伏電源等分布式電源接入的一個技術壁壘。
作者:大學校園網來源:大學校園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