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應從基礎樹脂的選擇、配方篩選與產品加工質量的控制三方面給予關注。
1 選擇性能好的基礎樹脂:
功能性農膜常用的樹脂品種為LDPE、LLDPE、EVA三大類。它們在用于農膜時,無一例外地要遵循下列原則:
1.1在本品種中樹脂的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
高聚物的許多優良性能由其分子量大而得來。某些性能(如力學性能、耐老化性能)隨分子量增加而提高,最后趨于某極限值。考慮到高聚物的熔體粘度也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給加工造成困難,故分子量不能無限大。
分子量分布是表征分子量分散程度的參數,分子量分布窄說明高聚物中低分子量物質分散程度小。反之,分子量分布寬的樹脂雖然加工流動性好,但低分子量物質相對含量高,對薄膜耐侯性不利。
1.2樹脂的支鏈數、雙鍵、初始的羰基含量愈低愈好。
支鏈數表征高分子鏈的支化程度,其值越大,說明高分子鏈的穩定性越差。樹脂中的雙鍵和羰基都可以看作是樹脂早期老化的光敏發色團。應盡量減少這些集團的存在。
1.3所選樹脂的結晶度較低,微晶尺寸小。
半結晶物質的結晶度愈高,其結構的規整性越差,所吸收光的光程愈長,對光的穩定性也愈差。同時,結晶度高還影響到耐老化助劑和流滴助劑的分散均勻性。
1.4樹脂的氧化誘導期值較長為好。氧化誘導期值是相對考核樹脂熱氧老化行為的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樹脂中至少應添加一定數量的抗氧劑,主要目的是保護其造粒時不發生熱氧老化降解。在吹膜過程中對光穩定劑的抗熱氧保護還需要在配方設計時考慮。
1.5樹脂中的金屬離子含量或催化劑殘留量低為好。
樹脂中的金屬離子如Fe、Ti、Al等,可能是催化劑的殘留,也可能是外來污染。其中Fe離子含量高對樹脂的耐老化性能負面影響大,希望在檢測時金屬離子未檢出或愈低愈好。
1.6樹脂的加工性較好:
表征加工性的指標有熔點、流變性、熔融張力、成膜性、塑化程度等,應選擇加工相對容易、各項力學性能指標均衡的樹脂。當樹脂力學性能、耐老化性能與加工性發生矛盾時,可以通過配方調整和加入少量氟彈性體之類的加工助劑解決,確保制品的優良性能。
2 配方篩選
設計產品配方首先需要明確使用要求,例如使用場所所處的環境、氣候特點、棚型、作物種類、施用農藥的品種及頻率等。
有關配方中各種功能性助劑的選用,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驗證工作。有幾點感受,供業內人士參考:
2.1光穩定劑必須選用高效高分子受阻胺。且單一品種不如搭配使用效果好。自由基捕獲劑與淬滅劑或紫外線吸收劑的復配效果明顯。
2.2抗氧劑起到保護光穩定劑在加工過程中不被熱降解或消耗掉的作用。選用受阻酚主抗氧劑與亞磷酸酯類輔助抗氧劑復配型比單獨應用效果好,且輔助抗氧劑比例應高于主抗氧劑。因其與氫過氧化物反應的產物具有繼續催化分解氫過氧化反應的協同效應[2]。
為了抵御光穩定劑在高溫下背板效應欠佳情況,適當加入含有金屬鰲合物的抗氧劑是不錯的選擇。
2.3對于經常施用含鹵素類農藥或含硫熏蒸劑的地區,可以考慮以鎳鹽或新型光穩定劑作為主光穩定劑的做法。
2.4流滴劑是冬春季節溫室和大棚不可缺少的助劑之一。流滴劑必須控制酸值,否則殘留酸與堿性高的光穩定劑反應會降低光穩定劑的活性。
同時,流滴劑中的羰基(羧基、酯基)會對耐候性產生不利影響,這是設計流滴類農膜不可忽視的問題。
2.5隨著農膜薄型化趨勢的流行,應格外注意農膜單位面積(體積)中的光熱穩定劑含量。
3 加工質量的控制
主要應嚴格加工過程的監控。
3.1一般采用先將助劑與載體作成母料,再與基礎樹脂攪拌均勻的方法,保證樹脂與助劑的均勻混合。
3.2 工藝條件的控制要點:
擠出機溫度、轉速、風量、風速、牽引速度、收卷速度、吹脹比、牽伸比等方面均要保持穩定和最佳狀態。
3.3 保持薄膜厚薄均勻度:
主要控制厚度的極限偏差和厚度平均偏差。特別是后者,對農膜的使用壽命至關重要。
3.4 儲存運輸環節不可忽視
不注意這個階段的安排、銜接與防護,往往會前功盡棄。
總之,做好薄型功能性農膜是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一項工作,需要各個環節嚴把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