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將他們的IT系統看作是協調信息、決策、管理、戰略的技術框架。當IT功能與公司的戰略重心整合在一起時,企業的各項既定流程就能更有效地進行下去。因此,高效的IT功能通常與公司的整體成功緊密聯系。
安永調查了大約60家公司,這些公司在各大股市中表現強勁,都是相當成功的企業。受訪者都是公司的領導者,包括首席級別的管理者、財務和IT系統的主管,探討兼顧了戰略和技術層面,話題就是IT如何最大限度地支持企業的整體成功。
調查結果表明,成功企業有四大出色的IT實踐:戰略協同、有效管理、高效運營、業績評估。
四大IT實踐
1、戰略協同:成功企業更傾向于將IT看作是戰略投入,而不僅僅是技術應用工作。他們看到了IT對業務戰略和目標所能做的貢獻(例如,網絡的長期規劃),而不局限于其在運營方面的作用(例如,日常支持)。
另外,業務管理者能站在戰略層面來看待IT。60%的業務管理者認為,對IT的投入與管理是企業內的戰略投入。該結果源自這樣一個事實,業務管理者更能看到、規劃、理解IT的戰略意義,而不僅僅將其看作是常規業務的支持。
成功企業的IT之所以高效,其關鍵在于它擺脫了以往的戰術性束縛。
將IT與公司主要業務流程和舉措的成功相結合,就能為IT爭取更充足的資金,相關決策也能進入戰略層面。其重要性和所受關注的提升意味著IT與公司的主要目標形成戰略上的呼應,同時也促進IT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2、有效管理:成功企業往往致力于通過對IT的管理,培養更強大、更有效的IT功能。正式的IT管理程序可以幫助實現IT系統內的流程成熟,也相應地改善其運營效率,將資源投向更具戰略意義的工作。
成功企業會保證董事會對與IT相關的決策發揮影響力。要對IT施以合理的影響,董事會必須具備幾個關鍵素質,包括:對IT項目有充分認識,對重大IT決定具有決策權,有能力改變或影響對公司整體有影響力的IT項目。
正式的IT管理程序有助于價值遞送,幫助公司以全局戰略為背景,監控IT實踐的預期收益,同時專注于成本優化、項目控制、流程構架。
正式的IT管理程序還可以幫助企業應對風險管理問題。風險管理要求高管人員具備風險意識,清楚認識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企業面臨重大風險時的透明化管理。IT管理通過運營分析、IT資產保護、災后恢復、持續運營,支持企業的風險管理。
成功企業的IT管理程序包括了資源管理,即IT資源投入、使用、分配的優化與IT服務于企業的能力的提升。為了適當地開展IT管理工作,成功企業需要有計劃地評估各方面的硬件與軟件,按部就班地對熟練員工進行培訓與再培訓,制定清晰一致的采購政策,注意基礎設施的標準化,維持服務水平的管理。
3、高效運營:當成功企業視IT為戰略投入時,IT就能同時實現創造收益和節約成本的雙重目標。在以戰略眼光看待IT的成功企業中,有70%更有可能從IT投入和管理中獲得創收機會。大部分服務型企業認為IT是一項為企業創收的工作。成功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與其內部運營效率的改善緊密聯系,這包括運營質量、服務遞送、面對市場需求做出反應的能力、全公司范圍內的溝通等各方面的提升。
企業通過IT進步實現服務遞送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能在服務遞送中實現成本的大幅削減。這些削減往往通過技術進步取代手工操作,去除不必要和多余的技術流程等方式而實現。因此,有了戰略性的IT工作綱領和系統的IT工作規劃,這些方面的成本控制就能很好地實現了。另外,采用業務規劃模式開展IT工作的企業能夠執行更為復雜的IT項目,進而在公司財務和運營上收獲更大的回報。
成功企業利用IT手段對流程加以鞏固,并使其實現標準化,使自身能夠更好地關注公司的關鍵戰略目標。如果IT孤立存在于企業中,就會導致脫節、混亂,有時甚至是戰略性的失利。
在整個公司范圍內鞏固IT力量,采取更一致的風格開展IT工作,這能讓企業有很大的收獲。標準的內部平臺讓企業能夠實現IT規劃和戰略與業務戰略和目標的統一。
4、業績評估: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中的需求程度、分銷工作的效率、所獲得的投資回報,這些都可用于評估企業的成功。近40%的成功企業表明,他們會定期根據內部標準、第三方獨立評價、客戶反饋進行自我評估。IT在企業自評中發揮重要作用,并支持企業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
成功企業更能深入理解自身在市場中的整體表現。這種認識使其能夠對市場條件的變化快速做出反應,迅速適應客戶需求和群體的改變,調整方式或方向改善對客戶的服務。
不過,超過半數的成功企業認為,董事會如果能更多地認識公司業務和績效,將受益匪淺。IT支持和公司業績評估工作之間的關系越緊密,IT在公司內的效率就越被人認可。
系統地開展IT工作
安永開發了一個IT效力框架,能幫助企業全面認識解決IT問題和需求所需要做的事情,包括評估、改善、監控IT為業務帶來收益的方法。
該框架用于應對企業不斷演進的IT需求。公司范圍的風險管理、成本控制、價值創造都給IT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滿足這些不斷演進的需求的IT職能才是成功的。
·風險管理:管理IT風險,利用IT投入減少企業可能面對的其他風險。
·成本合理化:將IT成本合理化,利用IT投入控制公司其他方面的成本。
·價值創造:通過IT實現業務上的戰略和運營價的值提升。
將這些概念應用于上文提到的四個IT實踐中,就有了以下考量:
戰略協同:從業務管理者的角度,界定IT對公司各方面的影響,如幫助業務戰略的實現,使公司適應現行法規,改善運營,管理風險,改善公司的經濟狀況。
管理:從IT管理者和風險管理者的角度,以行業內領先的標準以及做法為參照,確定IT管理的優劣程度。
運營效率:從IT管理者的角度,以業內領先的標準和做法為參照,確定IT運營的優劣程度。
評估績效:從業務高管和使用者的角度,以業務需求和使用的期望為參照,評定IT的績效。
為了找到公司IT實踐與業內對標企業的IT實踐相比所存在的差距和機遇,應當在IT效力框架內運用該方法中的策略和參數。它們也可指導制定改善計劃,以實現卓越的IT運營。
成功企業在IT管理和執行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將IT與其業務相結合,以獲取實實在在的收益。這些工作其實不簡單,許多企業都承認其IT效力并沒有在所有方面都得到實現。
然而,成功企業都有一些共性。最重要的就是那些期待IT做出戰略性貢獻的企業會獲得效益的增長,看來目標定得長遠些是有好處的。
原文經許可摘自安永公司(Ernst&Young)發表的LeadingI.T.PracticesinSuccessfulCompanies一文,安永公司2008年登記版權。艾芮譯。
本中文版由世界經理人(www.ceconline.com)組織翻譯并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