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個新紀元的起點,這種回顧與展望更顯必要。人們自然會問:未來將是一個空前災難的時代,還是一個卓有成就的時代,或是一個一切如常的時代?將來的游戲與規則將一如既往,還是用新的規則玩同樣的游戲,或是一場徹底更新的游戲?
的確,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令人迷惘,因為時代的變遷已然開始。到2005年,我們將陷于一大堆轉變之中。這些轉變的結果極其撲朔迷離。青年與老人、富人與窮人、北方與南方之間的溝壑以及其它兩極分化,將在不同文化間產生更激烈的沖突。政治和經濟的重組意味著我們在取得允諾的長期利益前,必須忍受短期的混亂。
信息經濟的出現,對經濟活動、增長和財富等問題提出了徹底的質疑。環境問題在下個世紀也將日趨突出。
在我們加速走向下一世紀之際,需要有敏銳的眼光和快速的反應來穿越未來的險灘暗礁。沒有了算命先生的水晶球,我們靠什么看清未來呢?
假如能抓住主線分析,我們還是能夠展望一眼未來的。研究研究下個世紀頭10年將影響我們生活的全球性重大趨勢并分析其影響力,能幫助我們預測什么時候將如何發生一些重大變化。
來勢洶洶的通信技術
光纖、無繩及蜂窩電話等通信技術將得到爆發式的發展。電話信息和娛樂服務將在整個下一世紀得到極大發展。
隨著顧客追求新穎,廣告人以創造性的方式與新市場溝通,音像領域將成為飛速發展的產業。蜂窩電話的發展將帶來極大的流動性,使人們不再受制于家中和辦公室。標準設備和系統將為我們每個人設計一個隨我們流動的個人電話號碼。
日趨瘋狂的多媒體
多媒體革命引發的信息服務大爆炸,將徹底變革我們工作、游玩和生活的方式。光纖網絡將使我們能夠與電視對話或在電話上見面。這些光纖網絡將成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心骨,通過電腦和高速網絡形成一個巨大的嶄新網上空間,為人們提供娛樂、信息和通信服務。
全新的經濟領域將是知識型經濟。在將來的10年里,創造財富主要靠人用新的創意來為產品和服務增加價值。
顧客的需求將成為多媒體發展的動力,如應需電影、視像培訓節目、電腦化旅游指南等。未來將有多種獨特的多媒體和個人通信網絡終端,提供在線的聲音、數據和圖像通信。
進退維谷的基礎設施
世界各國無論窮富都日益認識到有必要重新評估其基礎設施的價值。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亞洲國家很快累積了一大堆城市和基礎設施問題。顯然,它們認為可以日后再來對付這些問題。
我們將在全球看到,私人擁有機場、港口、鐵路和衛星導航系統等基礎設施的現象將大大增加。越來越高的能量消耗和日益嚴重的交通擁擠現象將給各國政府增加更多壓力,要求它們建設大眾公共交通系統,特別是能為公眾提供更多選擇的多模式交通系統。
全球市場的快速交流
商業經營的速度將繼續加快。在過去10年中,隨著語音信箱和電子郵件的發展,商業經營的速度已然提高不少。這種趨勢將導致更為激烈的競爭。很明顯,勝利也將屬于行動快捷者。
現在靠率先占領市場獨領風騷的超前時間將變得更短,因為競爭對手追得更緊。所有這一切將大大加快經營節奏,從而導致經營方式的改變。
下個10年的經濟增長將主要來自于高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它們是極富潛力的大國。當然,這10年也是東歐發展和拉美大增長的時期。
橫越全球的跨國企業
目前,全球大約一半的工業產值來自跨國企業遍布世界各地的生產廠。隨著貿易、國外投資和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發展,跨國企業將得到持續的發展。
由于受到全球競爭的影響,沒有必要強調是美國企業還是日本企業,更重要的是企業有無滿足全球需求的技能和眼光。
組織國際性運作業已成為商業經理人的一大困難,因為沒有一個答案能滿足所有企業的要求。當然,首選的企業組織設計仍將是對戰略性規劃和控制實行中央負責,而對本地化的計劃和經營實行分權管理。
全球產品結構就是這樣一種設計模式,即將權力從本部國際部經理和境外分部經理手中收回,交給中央產品經理負責。行政總監將站在全球的高度來看待自己的職責,但在組織其下屬公司時則要看主要決策是否能根據世界各地形勢和機會來做出。
在即將到來的時期里,國際商業不會是一餐輕松的茶點。有鑒于此,企業很難找到一個可以藏身的舒適國內市場。任何大得具有足夠吸引力的國內市場都會引起正在尋找額外市場的大型跨國企業的注意。在即將來臨的10年困斗中,受傷最少的只會是這樣一些企業:它們的行政總監能動觀事態、堅定地運籌帷幄并具有足夠技巧能夠精明、冷靜地承擔風險。
這些趨勢將組成未來的圖畫。改變文化背景以適應未來的需求將變得極為迫切。取得全球商業成功的,更有可能是那些能駕馭趨勢,而不是隨波逐流的企業。
原文摘自FutureInSight:100OftheMostImportantTrends,ImplicationsfortheNewMillenium一書。作者1995年登記版權。Simon&SchusterMacmillanCompany公司(NewYork,NY10019)之分公司Macmillan公司出版。易淑君譯。
作者BarryHowardMinkin已從事未來學研究和全球企業管理顧問工作25年,其中有10年時間在著名的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