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調查當中了解到,岔河店村及其周邊幾個村莊并不是典型的由大學生村官帶領發展的村莊。在整個肥城市區域內,各個地區發展狀況不同,對大學生村官幫助村莊發展的需求也不同。岔河店村及其周邊幾個村莊得益于地下豐富的鹽礦資源,村莊較為殷實,近年來選調而來的大學生數量少。
但即便如此,我們仍能了解到當地與大學生村官有關的情況。近幾年,岔河店村也選調來過幾名大學生村官,但村委會成員以及村民們對這幾名大學生村官普遍印象不深,村民們反映這些大學生村官在村子里呆過的時間比較短,人都沒有見過幾面,基本沒能起到幫助村莊發展的作用。但對于為什么這些大學生村官來去匆匆,他們都不清楚原因。有村委成員告訴我們說:“可能這些大學生村官有的認為村里食宿環境不好,或者薪水待遇較低,所以離開。”對于大學生村官沒有留大部分下來的原因,也僅僅是村民的推測,我們在調查之中也不得而知。
不過村民們說他們對于大學生村官的總體印象還是不錯的。盡管本村發展沒有得到大學生村官的幫助,但肥城市現有有一百多名大學生村官駐扎村子發揮自身力量幫助村民致富。
其中的代表便是肥城市王莊鎮東孔村周昶昊以及他的兩位大學生村官同事。2014年被選調到東孔村工作后,周昶昊便進行走訪,了解到孔莊粉皮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品質優良,都是純手工的綠豆粉皮,當時他就想到,這么好的產品,為什么不能通過電子商務,讓它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賣到大超市或者更多人的手中,來增加村民收入呢?當時,正趕上肥城市推行大學生村官抱團發展,鎮黨委在了解了他的想法后,便將他和王莊鎮的另外兩名村官,海子村村官陳志強、南尚西村官張玲,以抱團的形式來到東孔,共同為東孔村粉皮產業發展出謀劃策。他們在工作中盡心盡力,充分發揮大學生年輕能干,思想開闊的優勢,通過實施與山東科技大學簽署共建科研與社會實踐基地、建立“孔莊粉皮”網上商城、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云農場”等一系列舉措,帶動村民走上發展致富之路。
村民說像周昶昊那樣的大學生村官只是大學生村官群體中的一部分,也有的像本村的那幾個一樣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扎根下來幫村民致富。村民們認為大學生村官的初心和干勁很重要,但是財政發揮作用幫大學生村官改善待遇和工作環境讓他們留下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