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于“新”,力推“黨史學習教育+屋場懇談”模式
不久前,在衡南縣車江街道一次屋場懇談會上,有村民反映。街道黨工委書記唐榮華帶頭迅速成立整改工作小組,制定方案,組織落實,清除河道淤量8000余立方米,并進行了護坡、道路硬化,現在布皂河已面貌一新;同時迅速實施“1+X”垃圾清理模式,聯系好清運公司,由一名黨員負責一個垃圾池,帶領幾名群眾定期對路邊進行清理,確保垃圾及時得到清理與清運,改善了村內環境。該街道還將屋場懇談會創新開到了老宗祠里,通過傳統戲曲、快板等方式有效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這是衡陽市大力推行“黨史學習教育+屋場懇談”模式的一個縮影。該市積極探索形式新、有吸引力的“自選動作”,讓黨史學習教育“動”起來、“活”起來,在群眾最熱愛的地方、用群眾最熟悉的方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屋場懇談會辦成黨的政策的“學習會”、干部群眾的“交心會”、為民辦實事的“現場會”。
位于衡東縣甘溪鎮石崗村的金龍礦區,廢棄多年,一度污染較重。記者了解到,僅甘溪鎮黨委書記劉永興和黨委一班人,就在金龍礦區先后召開了40余次各類屋場懇談會、群眾代表會、村組干部會,收集意見建議350余條,整理為7大類25條,目前已經落實13條,其他實施方案或正在進一步落實中。針對群眾呼聲較高的民生問題,他們拉通了870米的水泥路并進行了綠化,方便群眾出行;投入200多萬元建設50多畝高標準安全菜土,讓礦區能吃上放心菜。在礦區整改群眾滿意度測評中,群眾滿意度從最初的70%上升到90%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衡陽全市開展各類屋場懇談會9023場,參與群眾43萬人次,收集問題13854個,意見建議10194條,已解決問題8406個。
著眼于“實”,推動為民服務走實走心
衡陽市打造特色學校60余所,開展“衡陽群眾”義務支教活動680余場次,落實結對幫扶資金640余萬元,幫助實現微心愿1.3萬余個,惠及3.4萬余名留守兒童……
這是開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以來的一份成績單,牽頭單位衡陽市委宣傳部為留守兒童實實在在提供了更加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
衡陽市紀委監委開展“網上衡陽”監督服務微信群“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扎實推進微信群建設,打通監督與服務“最后一公里”,提升群眾指尖上的幸福感,截至6月初,監督服務微信群采集群眾訴求、舉報投訴類問題共15665件,辦結14094件。
該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開展“科長跑”代“群眾跑”,在辦公樓大廳設置政務服務(咨詢、導辦)接待室,由業務科長輪流值班,根據群眾反映事項,能夠一次性辦結的,立即予以辦結;需要提交相關資料的,一次性告知業務流程及所需資料;需要其他科室協助辦理的,立即通知相關科室到一樓接待大廳接待群眾,切實改善群眾辦理自然資源業務的體驗感。
著眼于“小”,解決學位、床位、廁位、車位“四位”問題
衡陽市主動從老百姓家門口著眼,做到群眾有呼即有應,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市委制定了進一步解決學位、床位、廁位、車位“四位”問題三年工作目標以及2021年度工作任務及責任清單,各地各部門還圍繞解決“四位”問題,深入征求基層和群眾意見,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
衡陽縣重視部門聯動、多方協作辦好民生實事,如在新正街、蒸陽大道等地增設車位422個,盤活繁華地段共享車位近500個;全縣開工建設多個衛生領域重點項目,目前擁有醫療機構(含社會辦醫)床位數5907張,每千人床位數增加至5.7張。投資6.4億元的衡陽縣人民醫院新院于6月21日開工,開設床位1000張;目前正在加緊推進西渡鎮蒸陽中學、蒸陽小學改擴建工程項目建設,擬于2021年底前交付使用,可新增城區學位4470個。近兩年,該縣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工作獲得省政府真抓實干表揚激勵;扎實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已完成農村戶廁改(新)建1300余戶、農村公廁建設8座。
據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介紹,年內全市將新增學位4.03萬個、床位970張、停車泊位13135個、廁位418個,將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百年黨史,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和寶貴經驗。衡陽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為讓廣大干部群眾真正走近黨史、讀懂黨史,我市根植紅色熱土,豐富載體強化宣傳,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活起來。特別是通過學、看、講、聽、辦五個環節有序推進相關工作,目前已形成干群一起受教育、促發展、開新局的熱潮。”衡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霞表示。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已經在衡陽全市各地蓬勃開展,隨著一件件實事落地、一個個問題解決,群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一個更加美麗、幸福的新雁城正在如春筍般拔節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