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我們村里的‘00后’女村官。”順著村民手指的方向,我們走進大山之中,在一片荒地里,看到了駕駛著耕田機的曾曉瑤。
除草、平地,即便是這樣的“龐然大物”,曾曉瑤還是駕輕就熟。
“這算什么,三輪車、面包車、挖掘機,我都能開。”看出我們的驚訝,這位21歲的女村官回答得很隨意。
2000年1月出生在荷塘村的曾曉瑤,2019年在江西的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后,便在株洲從事幼師工作。
2020年底,在得知村委換屆的消息,曾曉瑤便動了回家當村官的念頭。
“那時候同齡的朋友都問我,這么年輕,回家能干嘛?”彼時的曾曉瑤,心里并沒有現成的答案,但在她心里,卻已經打定了主意:“我的父母、爺爺、奶奶都是農民,我也應該回農村盡一份力。”
2021年1月,剛滿21歲的曾曉瑤,成為家鄉塘荷村村委委員、婦女主任。“同學都開玩笑說,你都還沒結婚,怎么就做婦女主任了啊。”
顧不得同學們的玩笑,曾曉瑤便得開始進行民政、婦女等工作。
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地質災害后的道路疏通……曾曉瑤的工作干得有聲有色。
“我喜歡村里的老人,和誰坐在一起都有話說。”工作之余,曾曉瑤還會給村里的老人們免費理發,開車接送老人們去鎮上趕集,她也由此成為村里最早知道當季水果有哪些的人。“每次去老人家里走訪,他們總會拿出水果請我吃。”
在春耕生產時期,家里的耕田機也派上了用場:曾曉瑤開著它幫村民們免費耕田。
“曉瑤工作能干、大膽,進入角色很快,走家入戶,對農機也很熟悉,還能幫助村民下田。”半年的村官工作后,塘荷村黨總支書記李愛梅已把發展她入黨提上日程。
當問及村民對她如何,曾曉瑤說,她和姐姐正在試驗種植絞股藍,如今種植的5畝土地,都由村民們免費提供。
一個半月后,絞股藍便到達采摘期,一年可收獲3季。40元至60元每斤的絞股藍,每季每畝可收獲600斤至800斤。曾曉瑤姐妹倆希望,自家試驗成功后,能帶動村民一起種植,讓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我希望,我們塘荷村今后能像世外桃源一樣,每個進村的人都能眼前一亮:‘哇,真的好漂亮’。”曾曉瑤想,這就是她當年欠朋友的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