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的金凱地香舍里小區,一個寫著“老鐵平安驛站”的電瓶車充電棚引人注目。這兒“車”氣頗旺,下班時間,停滿了正在充電的電瓶車。
小區居民秦先生說:“現在樓道里不能充電,外面充電又比較貴,小區里的這個充電樁既方便又實惠。”
“充電樁現在是居民生活的剛需。我們建設充電樁,由政府投資、第三方公司負責建設管理,再由政府與電力部門協商拉低電價。”南潯鎮黨委副書記郭樓兒表示,通過政企合作,居民充電費用降到4角5分一度。
“老鐵平安驛站”不是一個孤立的物理終端,它們統統接入了南潯鎮智慧治理中心。在管理后臺上,多少人在充、充電樁是否處于正常狀態、誰違規占用充電空間停車,一目了然。
智慧治理中心不止“管”電瓶車充電樁。作為南潯區的中心鎮,南潯鎮將垃圾分類、小區停車、充電樁建設運營等一并納入智慧治理系統。
“依托數字化平臺,最明顯的好處就是節省人力。”工作人員將頁面切換為另一個小區的大門口,視頻監視器顯示,一輛車駛近門口幾秒鐘后,停車桿自動抬起放行,而小區門口沒有安保人員蹤跡。是否為外來車輛、是否放行、如何收費,后臺都能自動識別。
郭樓兒介紹,和大城市不同,在鎮域這個層面,很多小區沒有專業物業服務,像南潯鎮就有90多個這樣的物管小區。如果給這些小區都配齊安保人員,一年需要數千萬元的投入。“我們理解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做數字經濟的增量,還要在數字治理方面實現降本。”
頁面再度切換。手機掃描二維碼或通過業主卡刷卡,選擇正確的垃圾桶,將垃圾投放進去……在一個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居民投放垃圾的全過程被捕捉下來。
這些畫面的來源,是垃圾箱旁邊一個叫“小睿”的四葉草形狀的智慧攝像頭。“一旦居民有違規投放或垃圾落地的行為,攝像頭就會拍下來,類似于監控交通違章的電子眼。”系統供應商負責人江維說。
傍晚六點,居民出來扔垃圾,“小睿”成為他們的互動對象。分類知識問答、小區通知播報……不需要督導員,“小睿”成為垃圾分類的重要幫手。
在江蘇蘇州,基層治理數字化助力古城保護發展。在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按照“三級平臺”的原則,在市、區、街鎮分別設立了相應的城運中心。
“在數字化治理方面,如果說省市一級是‘大腦’,區縣一級是‘小腦’,鄉鎮一級就應該是‘四肢’。”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趙勇說,各級政府在數字化轉型中應有不同的分工,鄉鎮一級最重要的是管用,而不是用大數據做“數學題”。
郭樓兒說,在基層探索合適的數字治理模式,不僅是為民生解難題,還可以優化城鎮環境,激發鎮域發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