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滾石上山的關鍵時刻,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學”)優秀青年干部邱軍主動請纓,被選派到華池縣擔任掛職副縣長,主抓定點扶貧工作。
老區人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邱軍卻于今年1月8日因病永遠離開了他時刻牽掛的老區人民。
踏上脫貧攻堅的“長征路”
2005年,從安徽建筑大學畢業后,邱軍入職中國化學所屬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是同事眼里“全方位優秀的才子”,曾獲得該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2017年2月,邱軍被任命為東華公司項目管理部副主任。作為中層領導,本可以有更安逸的選擇,他卻主動請纓,踏上了幫助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長征路”。
從八皖大地到黃土高原,離開了熟悉的工作環境,離開了親人朋友,面對自然環境、語言飲食等方面的差異,邱軍直面挑戰,很快開始了扶貧工作的第一步——掌握全縣貧困現狀。
他用最短的時間調研走訪了全縣15個鄉鎮75個行政村1300多戶貧困戶。每到一個鄉鎮,他都要與鄉村干部座談交流;每到一個村,他都要看住房、看飲水、看產業發展;每到農戶家里,他都要問收入、問教育、問醫療、問困難。一個多月下來,他不僅掌握了扶貧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對全縣扶貧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
“扶貧千條道,產業是王道。”經過深入調研分析后,邱軍認識到,沒有好的產業,就不能徹底脫貧;沒有好的產業,縱使暫時脫了貧也會返貧。他決心因地制宜,補齊產業短板。
“牛產業”成為“發動機”
在華池的兩年,建奶牛養殖場、發展養牛產業,是邱軍的主抓方向。在他負責主抓的全縣扶貧任務最重的城壕鎮,有大面積的天然草場,且水源充足、空氣質量良好,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建奶牛養殖場,帶領群眾養牛致富。
城壕鎮沒有奶牛養殖企業,也沒有民間奶牛養殖經驗。剛開始,干部群眾質疑聲一片。為了打消群眾顧慮,最大限度減少貧困群眾資金投入,邱軍將企業幫扶資金作為政策補貼,確定了“企帶戶養”的產業發展模式。
為了動員群眾積極參與,他和鄉村干部挨家挨戶講政策、作動員,最終城壕鎮162戶貧困戶養殖奶牛810頭。為進一步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他又積極對接正大集團,在城壕鎮、柔遠鎮做起了肉牛養殖,養殖企業與農戶簽訂協議,構建了企業與農戶共同利益連接機制,“牛產業”成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發動機”。
在發展“牛產業”的同時,邱軍的目光被華池一座座荒山吸引。如何讓“荒山”變“金山”?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在荒山上發展沙棘產業生態扶貧項目的思路逐漸明晰。
經他努力協調,中國化學投入138萬元,在城壕鎮莊科村范臺組流轉土地55畝,實施沙棘扦插苗培育然后將其移栽荒山。該項目共培育沙棘苗620萬株,實現44戶貧困戶年穩定增收1.5萬元以上,還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150多人實現勞務增收。
扶貧產業有了,產品出路在哪里?了解到農特產品銷售難的問題,邱軍自覺擔起了“推銷員”,成為華池的“網紅縣長”。
邱軍認真考察學習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前景和思路,指導完成了華池縣十佳企業和十佳網店信息推廣運營。同時,利用中國化學電商平臺為華池農產品量身定制了銷售平臺,讓華池農產品進駐中國建設銀行善融商務平臺央企扶貧館、中國農業銀行扶貧商城。
經過多方爭取,邱軍還在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上親自上陣帶貨直播。一場直播下來,斬獲3700多單,銷售收入47萬元。“網不網紅不重要,產品賣得好,直播沒出岔子,沒給老區人民丟臉,我就知足了。”他說。
踐行共產黨員的使命
阻斷貧窮代際傳遞,就業扶貧和教育扶貧是關鍵。邱軍鼓勵貧困戶“走出去”就業,針對華池縣富余勞動力就業困難,積極協調組織專場招聘會。
為了解決群眾外出務工顧慮多、意愿不強的問題,他積極奔走、牽線搭橋,東華公司與華池縣建筑企業成功構建“央企+民企+貧困戶”合作機制,簽訂幫扶項目投資2100萬元,帶動就業近百人(次)。
為切實推進教育扶貧,邱軍利用中國化學到南梁開展“黨建+扶貧”活動的有利時機,協調集團黨員干部與華池縣873戶貧困群眾結成對子,每年組織開展“金秋助學”活動,資助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同時,積極組織舉辦種植技術培訓班、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等多項特色培訓,受益貧困群眾達1000余人。
始終牢記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邱軍帶著感情沉在基層、深入一線,踐行著共產黨員的使命。掛職以來,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連妻子懷孕時都無法陪伴在她的身邊,陪產假也僅請了一周。可正當華池縣的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際,邱軍卻倒下了。
去年11月17日,在辦公室修改扶貧報告時,邱軍突感身體不適,送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主動脈夾層A型,住進了重癥監護室。“明年的‘牛產業’要做大,菊花產業要做強,鄉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強……”在病房,邱軍依然惦記工作,記下了對工作的思考。
1月8日14時33分,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他的生命定格在這一刻。邱軍雖然離開了,可他的點點滴滴永遠銘刻在老區群眾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