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做法和成效
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復工復產有序有力。全力抓好貧困勞動力返崗就業、扶貧項目開工復工等重點環節。堅持定期摸排分析疫情對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影響,扎實抓好貧困戶收入補短“清零”行動,靈活采取“以工代賑”等建設方式。
著力推動易地搬遷,切實改善群眾生活。一攬子解決特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產業就業、社區管理、社會融入等后續發展問題。定期召集相關部門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座談會,解決突出難題。
聚焦聚力最后堡壘,不斷鞏固脫貧成果。抓好涼山彝區易地扶貧搬遷、安全飲水鞏固提升等重點項目,實施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建成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貧困監測預警系統,細化落實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綜合保障、扶志扶智和其他幫扶等五大幫扶措施。全面梳理脫貧攻堅督查考核反饋問題、縣鄉村自查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確保所有問題全部清零銷號。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扶貧產品銷售。將交通脫貧攻堅擺在22個脫貧攻堅專項之首,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脫貧攻堅重要考核內容。完善扶貧公路大通道,對各貧困地區給予重點傾斜。利用電商平臺暢通購銷渠道,廣泛開展“以購代扶”,幫助銷售滯銷扶貧產品。
脫貧攻堅的問題和困難
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四川有全國第二大藏區、最大彝區和唯一羌族聚居區,貧困量大、面寬、程度深。涼山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屬于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難中之難。
鞏固脫貧成果面臨挑戰。勞務就業不穩定,產業支柱尚未全面形成,集體經濟剛剛起步,穩定增收任務特別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綜合治理任務繁重,群眾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產業扶貧舉措有待加強。農業產業發展的人員基礎較差,貧困戶難以成為經營主體。新型產業主體發育不足,龍頭企業大多局限在農業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不完善。
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建議
全力做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精準施策、集中發力、狠抓落實。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對口支援、社會扶貧力度,統籌整合各種資源力量。加大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力度,引導各類幫扶要素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
多管齊下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做好返貧風險軟著陸工作。建立返貧預警監測機制,全面落實即時發現即時幫扶措施。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加快落實各項政策,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夯實產業基礎提升脫貧質量。優先安排和扶持中短期、見效較快的產業脫貧項目。大力扶持和支持大型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種植業、養殖業等規模化,聚焦特色優勢農業扶貧產業,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
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持續加大“四好農村路”和農村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高標準開展農村公路網規劃編制工作。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籌整合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與鄉村振興領導小組。以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切實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充分吸納致富能手、技術骨干等優秀人才,發揮村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持續改進幫扶方式和動員方法,強化脫貧督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