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家鄉的牧羊人,在村民的眼中就是一個不爭氣、沒擔當的農村牧羊人,踏不出農門、越不了龍門的農村人。但是,作為有知識、能夠迅速接受黨的號召的牧羊人已不是昔日的牧羊人。
為此,跟隨著黨的號召,新時代的牧羊村官到來了。他們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是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最重要的是他們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遵循黨的領導,積極發展創新與創業。
而楊艷生只是其中的一員,在黨的引領下,注冊成立了石林撒尼沁園養殖家庭農場,一心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謀劃新出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全國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專題研修班的學習,把沿海地區的竹林功夫雞演繹為石林本土的醉拳功夫雞,2017年的“抓雞會”讓村民信任他、支持他。
帶著本土的特色產品,經常出現于各類比賽的現場,所以昆明日報的記者送楊艷生“不務正業的創業者”,而楊艷生更喜歡自詡“不務正業的村官”;拼出屬于牧羊人的天地。
不務正業也是一份重要的工作,小河村委會乃至石林地區養殖奶山羊數量眾多,但僅僅依托傳統手工藝的乳餅銷售往往被經銷商限制、難于發展成為一股有力量的經濟支柱。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牧羊人,楊艷生們從中做文章,不僅要當好牧羊人,還要發展新產品;阿黑哥羊奶粉的創新產品、小尖山乳制品廠多重口味的乳餅等等為脫貧攻堅獻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助推石林地區養殖奶山羊的浪潮。如今,在楊艷生的引導下,村委會主任成立了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村民小組長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
最后,四年的村官生涯讓楊艷生深知:螞蟻雖小,村官不大;艱苦奮斗,戒驕戒躁;聽黨指揮,牢記使命;敢于創新,勇于拼搏;牧羊村官,肩負重任;脫貧攻堅,勝利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