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莊村是個純農業村,全村共有852戶230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52人。入村后,周磊發現前莊村集體經濟匱乏,村民人心不穩,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周磊回憶說:“來之前想象村子是秀美的江南水鄉,真正來了以后心理落差很大,偏僻不說,還窮,矛盾多。說實話,當時我也曾彷徨過。”
很快,他下了決心,一定要改變村子落后的現狀。村里有水產養殖的傳統,有養殖水面1800畝,但大部分養殖戶養的都是常規品種,效益很低。如何引導養殖戶調整結構、提高效益成了他考慮的第一件大事,拜訪水產養殖專家成了他的工作常態,經過一段時間的鉆研,他由一名哲學研究生變成了水產養殖行家。2012年,周磊投入50萬元創辦了前豐家庭農場,主攻水產養殖,實行河蟹套養青蝦、鱖魚的高效循環養殖模式。
“我們前莊有條河,一邊是白塔養殖場,畝效益很高;一邊是村民自己的養殖塘,有的還虧損。一河之隔天壤之別,差距在于技術、理念,我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探索改變村民的傳統養殖習慣,讓他們接受新技術。”周磊說,創業過程中,他相繼實施了河草保護技術、消毒改水技術、增氧技術等,養出來的河蟹品質好、賣相好,同時引入電商銷售模式,20畝成品蟹幾天功夫就宣告售罄。2014年,周磊的河蟹養殖畝效益達到6000元,刷新了當地的紀錄,在村里引起了轟動,很多養殖戶紛紛找上門來向他請教,他也毫無保留地傾囊傳授。
周磊的家庭農場帶動周邊15戶養殖戶效仿學習,吸納富余勞動力20余人次。2015年8月,這一創業項目被常州市委組織部評為“市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重點項目”,他個人也榮獲“常州市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先進個人”稱號。
2016年2月,因工作能力突出,周磊被金城鎮黨委任命為村黨總支書記。此時他做出了一個慎重決定:放棄苦心經營的家庭農場,把全部精力放在村務上。為此,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近千萬元,對村內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改造,2016年6月特大暴雨來襲,新改造的水利工程派上了用場,全村980畝小蔥遭淹面積僅為40多畝。同年,村里又啟動建設了便民服務大廳、衛生室、法治廣場等,為3個自然村安裝路燈50盞,使所有自然村主干道全部實現了亮化。
目前,前莊村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周磊積極開展結隊幫扶,對于因病致貧家庭則加大幫扶力度。村民宋紅慶妻子2年前中風癱瘓花去醫藥費近20萬元,掏空了家底,本人又不幸患上胃癌,周磊一方面積極幫其申報困難救助,一方面經常上門看望。村民儲國粉是一名低保戶,周磊發現他能吃苦,就安排他做了一名村保潔員,有了固定收入的儲國粉,很快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周書記踏實能干,特別能吃苦,我們遇到難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有村民這樣評價周磊。“和我的大學同學相比,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最接地氣的。”周磊笑著說,“當村官,村民認同就是人生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