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6年12月,剛到中華村工作時,發現中華村交通不便,群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家庭困難,生活成問題。“要致富,先修路”,經村兩委研究決定,應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推薦我負責中華村的通村公路負責人。我感到責任重大,向上級有關部門寫申請跑項目,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認可,最后通過中央財政獎補“一事一議工程”項目,由中央財政出資材料費資金63萬余元,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折算資金10萬余元,改建了中華通村公路8公里,徹底的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問題。
2、茅壇高速路和茅臺酒廠十二五擴建的征地和安置工作,農民從未阻擋工程施工,無上訪事件發生。(1)茅臺酒廠十二五擴改技能項目建設征地5000余畝,投入資金126億元,房屋拆遷314棟,墳墓搬遷800余所,解決糾紛400余件,可解決就業1610人,(2)中華華丹國際旅游綜合體征地2000余畝,投入資金69.3億元,拆遷房屋60余棟、處理矛盾糾紛60余件。
3、在開展小康村駐村工作期間,堅持圍繞入戶,走訪、落實、總結出中華村“三難”問題(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帶領村支三委、工作組多次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后我主動擔責任,不辭勞苦,不分上下班,找領導匯報中華村情況,逐級上報要資金,跑項目,得到領導認可。(1)完成中華村飲水工程由仁懷市水務局實施投入180余萬元使每戶群眾吃上自來水,放心水。(2)完成中華村沙壩小學的改建,當時原仁懷市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王茂才到中華村調研,我積極向市長匯報后,市長同意投入資金100余萬元解決中華村讀書難問題,現已完成。(3)一心為民解決行路難問題,多次到市交通局匯報爭取資金400余萬元解決8.2公里村級公里硬化。讓群眾出門不沾泥,安全有保障。(4)風貌改造中,完成400余棟,投入資金3千余萬元,按遵義市升級版要求,完成小康房,小康寨,對幾戶特別困難群眾,我通過多方努力為每戶籌集資金3000元幫助困難戶完成風貌改造。為了群眾生活更美好,環境更舒適,多次向茅臺鎮有關領導匯報解決了道路兩旁路燈及綠化工程投入資金40余萬元,建休閑文化廣場征地3.2畝,投入資金30余萬元建文化廣場。
4、圍繞村情,因地制宜在小康村建設的基礎上讓群眾未來生活的更加美好,真正讓群眾轉型轉產,轉收入,轉增收方式,結合本村自然優勢多次向領導匯報,通過專家認證,市長辦公會決定開發“中華夢圓”打造4A級旅游景區。引資15億元占地1500余畝。通過宣傳,申報和利用中華村13洞打造茅臺古溶洞群,引資5億元修建周恩來與酒文化博物館,將軍與酒文化紀念館,史前文化博物館。
5、圍繞支部創業帶富工程,服務好兩個項目工程發展,義門山莊四在農家的打造提升,茅臺華源種植果蔬專業合作社成立后的土地流轉及政策引進。通過歷史文化+酒文化+產業發展,農民從原來的年人均收入4千余元提升到現在2萬余元,再利用3-5年時間真正讓群眾擺脫農業,向服務業轉型,真正實現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