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可畢業后卻干起了“村官”;干“村官”的時候,他又創辦了公司,主營業務是農村道路養護;“掃馬路公司”正經營得有聲有色,他又惦記上了種地……團中央、農業部新近表彰了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南京浦口區江浦街道差田村主任助理、副書記辛明倫榜上有名。記者昨天采訪時,這位80后的大學生村官笑著說,“其實也沒什么,可能就因為我愛折騰吧。”
畢業時改了行
今年25歲的辛明倫2008年從河海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早在畢業前,辛明倫就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臨到畢業他卻突然改了行——到浦口區江浦街道差田村干起了村長助理,成了一個地道的大學生村官。
最反對的當然要數父母,可辛明倫卻鐵了心。
初到差田村,迎接辛明倫的不是掌聲和期望,而是質疑,“這么好的一個大學生,到我們村里來怎么能干得長久呢?肯定是來‘鍍金’的。”
這樣的話,有人背后議論,也有人當面說,辛明倫都沒有放在心上,“別人有這些想法很正常,想改變這種看法,只能靠實實在在做點事。”
“蓋章”的啟示
村里的很多事,都不是大事,雖然瑣碎,卻也絲毫不能馬虎。記得剛上班不久,一位大媽到村里來開一份證明,正好管公章的工作人員外出了。
辛明倫看大媽很著急的樣子,就給她倒了杯水,并給那位工作人員打了個電話,希望他能盡快趕回來。
在辛明倫看來,自己做的這些太微不足道了,甚至不值一提,可大媽卻說,“江蘇的干部就是好。”
雖然這樣的評價有點拔高,但也就從這句話,大學剛畢業的辛明倫真正理解了“群眾事情無小事”這句話的含義,并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
成立公司掃馬路
2008年的年底,辛明倫決定創業,只有帶著大伙一起致富,那這個村官才沒有白干。
差田村有一片山地,很適合養梅花鹿,可由于與規劃抵觸,最終放棄;他又想到搞大棚種植,可一畝地光是建大棚就要1萬塊錢,這個計劃又因為“差錢”而擱淺……
一次報告會上,一家道路保潔企業的事跡終于讓辛明倫找到了靈感,“農村道路保潔正好沒人干。”辛明倫介紹說,這個工作還不耽誤農民平時在家種地或者干其他雜活。說干就干,2009年3月,南京新廣天勞務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初期以農村道路養護為主營業務,這也是南京市大學生村官首家創業實體。現在,“新廣天”已經有員工20多人,全部為農村弱勢人群,年人均增收4000元。
不種田不算地道村官
這邊“掃馬路公司”正經營得紅紅火火,那邊辛明倫又“折騰”開了。“我是個村官,如果干了幾年都沒有種過地,這村官干得也太不地道了。”去年上半年,辛明倫承包了10畝大棚,種起了精品西瓜,銷售結束后一“盤點”,第一年竟然就盈利了,記者問賺了多少,辛明倫笑著說,“商業機密。”
不論是創辦“新廣天”,還是種植精品西瓜,辛明倫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大棚計劃”。當年因為“差錢”而擱淺,現在有了一點積蓄,項目正好“上馬”。辛明倫正計劃著,打造一座占地50多畝的農村創業示范園,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記者采訪中得知,示范園一期10畝大棚即將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