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里長出的夢想
大學畢業去做什么工作?或許很多人的答案會是進國企、考公務員……一份穩定的工作自然很有吸引力,但是年輕人的夢想就像一只關不住的鳥兒,屬于他們的永遠是無邊無際的天空。
山西省黎城縣東陽關鎮的18位大學生村官就是一群為了夢想而奮斗的年輕人。今年年初,他們在鎮里的幫助下,通過信用社的資金支持,租地17畝,建起了8個蔬菜大棚,實現了創業夢的第一步嘗試。眼看到了年底,他們的種植的大棚蔬菜效益如何?創業中有什么困難?下一步如何發展?讓我們跟著鏡頭一起走進他們的創業基地。頭年嘗試不賠本
在東陽關鎮東黃須村,陳國明、鄭新、宋重陽和李鑫山四位大學生村官正在塑料大棚里忙著摘北瓜和黃瓜。眼看著天氣逐漸轉涼,新鮮蔬菜的供應量逐漸下降,如此一來,大棚里的蔬菜可以延長生長時間和銷售時間,增加經濟效益。在蔬菜大棚里,記者還看到準備上市的白菜,長勢非常好,看著就讓人喜歡。
陳國明告訴記者,今年還是試驗階段,先種植了8個蔬菜大棚,18個人輪流勞動。前半年主要是種植青椒,到現在已經銷售完畢,后半年主要是北瓜、黃瓜和白菜。由于是第一年種植,缺乏經驗,能保本就不錯了。他還說,經過這一年的嘗試,他們基本上入行了,這一年的辛苦就當是積累經驗,等著來年大展拳腳。打開市場是難點
在大棚里,記者看到這些大學生干起活來非常利索,而且有門有道,完全不像是剛入行的新手。鄭新告訴記者,為了能保證種植效果,他們選擇的都是老百姓經常食用的,而且種植技術非常成熟的蔬菜種類,一來方便銷售,而來可以減少技術上的投入。
盡管種植技術成熟,但是讓這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們種蔬菜還是有點難。村里的一位大娘告訴記者,這些孩子們很不容易,剛建大棚的時候,經常在晚上十一二點才收工,有時大棚上的塑料布被風掀起來了還得重新搭建……可是這些困難都沒有難倒他們。陳國明接著話茬說道,身體的勞累不算什么,關鍵是擔心自己辛苦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或者沒有趕上好行情,好菜賤賣,這是最讓他們發愁的事情。明年一定會更好
很快就到中午了,大伙忙活了一上午,該回家做飯了。他們的家其實就是村里給他們提供的一個老院子,里面的條件非常簡陋,但是沒有一個人嫌棄的,因為大伙覺得有個地方歇腳就行,干出一番成績才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
談到今后的打算,陳國明信心十足地說,明年計劃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向有關部門申請創業補助和貸款,把創業基地擴大到100畝,建成30個簡易大棚和5個溫室,保證一年四季不斷菜。除此之外,在種植大宗蔬菜的基礎上,將發展一些效益較高的種植項目,并和蔬菜收購單位建立信用合作關系。通過擴大基地和增加項目,帶動周邊村莊的老百姓也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來,充分發揮他們的經驗優勢和勞動力優勢,爭取建成一個創業示范基地。
采訪結束時,他們正在家里忙著做飯,切菜聲、炒菜聲、鍋碗瓢盆的磕碰聲,還有他們的歡笑聲交織成一支和諧的曲調,為那些充滿夢想的年輕人奏響了成功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