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輝,2008年畢業于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當年報考了天津市大學生到村任職的工作,并從報名的350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天津市首批122名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員,被分配到武清區梅廠鎮灰鍋口村擔任村書記助理一職。
農村工作不好做
趙凱輝的老家在農村,他總覺得自己應該真正為農民致富、農村繁榮、農業增效做點什么,村官是個好途徑。雖然考上了村官,但是未進村之前對農村的事情并沒有清楚的概念,而且大學所學專業知識與農村知識又掛不上鉤,他很是迷茫。
“農村工作不好做,真正到村之后感覺農村的事情很繁瑣,工作時間又不確定,特別是一開始不知道怎么開展工作,不知如何入手。”趙凱輝說,“但是后來在書記和村干部帶領我了解村里的各項工作,慢慢地我也融入進去了。”
日子辛苦但記憶深刻
農村是最難工作的地方,也是最能鍛煉工作能力、體現個人素質的地方。灰鍋口村是遠近聞名的葡萄之鄉,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村里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那段日子,給趙凱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示范園建設,好的方案最重要,為了找出好的方案,趙凱輝跟著村干部沒少費力。為了趕進度,也沒少熬夜。其間他還提出了“體驗農業”這一想法,雖然經過集體協商,村里還是選擇了合作社經營管理的模式,但是他的想法在示范園里得到了初步實踐。
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的時候,趙凱輝經常奔波于工地上,監督施工、檢查進度。示范園建好后,又幫著草擬大棚的承包合同,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電腦知識上網宣傳,幫助招商引資。2010年春季,示范園里的草莓采摘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不僅歸功于他提出的“體驗農業”的方案,也與他在網上的大力宣傳分不開。
在灰鍋口村參選2008年“天津市十大美麗鄉村”評選的過程當中,趙凱輝也是積極與電視臺協調宣傳,擴大影響,為灰鍋口村贏得了這一榮譽稱號,也為村里的旅游業增加了又一砝碼。
“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像村級工作、規劃制定、養殖、種植技術這些。”趙凱輝說,“關鍵是怎么樣去學習、了解,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
兩年的時間,趙凱輝收獲了知識,收獲了朋友,由原來的懵懂少年,逐漸長大了。不僅獲得“區級優秀大學生村官”稱號,還被聘為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區縣聯盟廣播特約通訊員。
2010年,趙凱輝考取了武清區的公務員,對新入村工作的村官們,他說得最多的就是要學習。要多看書,向有經驗的干部、村民學習,努力提高自己;還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做好工作總結;作為村官,要給自己定好位,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里、自己能做什么、會做什么,該怎么去做,真正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