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驕陽,投影在波光粼粼的水產養殖基地。“每次喂食,經常出現一兩百條泥鰍游一起爭食,看上去黑壓壓一片,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大學生村官唐蓮和金龍鄉村民把食料均勻地撒在水面上,笑語連連。
山雞跑、泥鰍跳,歡聲笑語把山繞。金龍鄉兩年來的變化,讓鄰鄉的村民紛紛驚嘆:“他們日子過得好紅火!”
金龍鄉的變化還要從村里來了大學生村官說起。
2007年,唐蓮等6名大學生村官來到金龍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的想法在他們心里生了根。寫方案、做計劃、謀出路,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想法獲得了當地政府支持,他們正式開啟了帶領金龍鄉村民探尋致富之路的航程。
2009年,四川省首個由大學生村官創辦的實體公司正式成立,唐蓮作為法人代表,在蓬溪縣工商局注冊了豐誼養殖有限責任公司。
自擔風險為村民探富路
初次創業,7名大學生村官用2萬塊錢購回土雞苗,一心發展土雞養殖。沒想到,卻因為防疫技術不到位,一個月內1000只雞所剩無幾。當他們決定購進第二批雞苗時,當地村民取笑:“這群年輕人不虧到爬不起來不回頭!”
四個月后,當第二批山雞陸續出欄,群眾質疑的目光變成了贊賞。原來,當第一批雞苗出現疫情后,7名大學生村官認真從失敗中分析原因。發現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后,積極向上級組織匯報?h組織部先后3次現場調研,畜牧局的技術人員4次現場指導。從圈舍設施配備到消毒,從選購雞苗到具體喂養,從飼養清潔到定期防疫,每個環節都逐一落實。
科學養殖、找準市場,大學生村官養的山雞比一般群眾家里養的雞質量好,價格高。當他們購回第三批雞苗時,群眾代表就找他們商量,能否一起干。于是,大學生村官牽頭,14戶養殖戶加入的霧都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統一養殖,統一出售。目前,金龍全鄉共養殖霧都山雞2萬余只,合作社社員人均增收1000余元。
建新機制吸引青年返鄉創業
5月7日,唐蓮帶著她的團隊一起在金龍鄉的池塘投放了2000公斤泥鰍苗,這群“80后”村官們,又一次啟程,帶領村民奔小康。
“去年春節,我返鄉過節,親眼目睹了這群大學生村官創業的艱辛歷程,被他們的創業激情所感染。”金龍鄉外出務工青年梁勇今年3月出資20萬元,回鄉創業,入股大學生村官創業團隊。
為吸引更多青年回鄉創業,今年年初,豐誼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經過申請,成立了黨支部、團支部,免費為支部成員提供霧都山雞及泥鰍養殖技術,同時為有志青年提供創業咨詢服務。金龍鄉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創業。
在返鄉創業青年的支持下,大學生創業團隊反復調查、研究市場,最后確定在金龍養殖泥鰍。今年5月,乃堂壩村一社占地15畝的高標準泥鰍養殖基地落成,投入泥鰍苗1.2萬斤。同時,承包金龍鄉200余畝稻田,養生態泥鰍和特色魚。
“11月可產成鰍7.2萬斤,到時利潤能有45萬元。”村民每天喂養著泥鰍,心里樂開了花。“別看這里以前是塊窮疙瘩,以后可是‘川中泥鰍之鄉’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