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西溪鎮西溪村有個大學生村官在當地蠻有名氣。他邊當村官邊創業養牛,帶動村民致富,頗受村民贊賞,人稱“牛郎”村官。
“牛郎”村官叫黃勛,2007年畢業于浙江林學院,同年8月,黃勛回老家西溪村,通過選拔成為大學生村官,任村委秘書。
他的牛能長到1200公斤
當上村官后,黃勛一直在考慮如何幫助村里發展經濟。“養豬、養蝦都想過,后來發現永康愛吃牛肉的人很多,對牛肉的需求大,但本地養牛的卻不多。”黃勛決定自己先養,作示范。“效益好了,大家自然會跟進。”
黃勛把養牛的想法跟父母講,父母很支持,拿出僅有的1萬多元養老金,再向親朋好友借了3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為買優良品種,黃勛還特意跑到山東去采購,買回11頭肉牛,有夏洛萊、西門塔爾和魯西黃牛。“夏洛萊是白色的,原種來自法國,每頭可以長到1000公斤-1200公斤。”黃勛笑著說,你可能不信,這個品種大的跟大象一樣,產瘦肉很多,吼起來聲音很嚇人,目前在浙江養得不多。
在飼養上,黃勛是邊學邊探索。他種了近10畝黑麥草等牧草,作為肉牛過冬的儲備飼料。“最好笑的是給牛打疫苗,我和父親都沒經驗,拉了就打,打完就放,牛一跑動又分不清哪只打過哪只沒打過,第二天又得重來一遍。”
養牛一年能賺三四萬
黃勛的11頭牛漸漸長大了。黃勛說,如果今年把牛賣了能賺三四萬元。“明年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再養20頭。”
看到黃勛的成功,村民們紛紛跟進。在這一年多時間里,西溪村一帶的養牛戶多了起來。黃勛幫忙聯系山東的肉牛種場,還到村里幫他們選擇養牛場地。
在黃勛的指導下,有的不光養牛,還引進了驢和馬。根據黃勛的“生物循環經濟系統”,村民們還養土雞。驢、馬的胃口要比牛差,牛吃剩的黑麥草還可以給驢、馬吃,其糞便用來養魚。
黃勛說,有人問他現在的大學生村官生活過得怎么樣?“我的回答是:充實!白天在村里做村務工作,輔助駐村干部了解民情;下了班,就到自己的養牛基地(簡易的圈養牛場)養牛,這是真正的“牛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