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名滿懷激情和夢想的大學生村官來到了被稱為“優質苗木之鄉”、“中國食用菌特產基地”的惠民縣皂戶李鄉。他們的到來,為基層工作帶來了新思路、新辦法,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面就是在他們中間發生的兩三事。
老“牛倌”服了新“村官”
“這下俺真服了,原先自己喂時一頭牛賺不上二三千,來合作社里養能賺五千多,這可多虧了咱村的大學生村官胡振云!”4月16日下午,皂戶李鄉張集村聚鑫源養牛專業合作社第一批173頭牛出欄后,養了20多年牛從不服人的“老牛倌”張榮軍服氣地說。
原來,張集村很早就有養牛的習慣。去年9月份,剛畢業的胡振云到該村任職主任助理后,發現一家一戶散養不僅污染環境、效益低下,還帶來了安全隱患。于是與村支書張毅一起,組織群眾成立聚鑫源養牛專業合作社,在村北面荒堿地上蓋起標準牛舍集中養殖。胡振云還擠時間自學了《標準化養牛500問》等專業知識,他建議利用當地生產玉米的優勢,大量收購鮮玉米秸稈青儲飼料。這樣一來,既降低了飼料成本,又提高了肉的品質,成了地道的“綠色養殖”。最近,幾家牛肉加工廠爭相前來預定,并且每斤價格高出市場價0.8元。合作社剛成立時,只有16戶群眾參加,可見到“聚鑫源”真的聚來了“真金白銀”,群眾都坐不住了,目前又有73戶申請加入。
小姜的“拿來主義”
河南張村地處皂戶李鄉西北,距鄉駐地約4公里,全村共98戶320口人,地理位置較偏,村里經濟來源主要是靠全村的700余畝耕地。大學生村官姜鵬飛來到這個村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小姜和村支書張建軍拉家常,談起了村辦企業的問題,姜鵬飛忽然想起了在家鄉沾化縣黃升鄉大姜村正好有幾個老粗布加工廠,搞得很成功,“我們把他們的做法‘拿來’,自己辦個加工廠不行嗎?”當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時,張書記和幾個農民朋友都很感興趣。
說干就干,姜鵬飛立即到家鄉聯系,恰好父親的一個好友開了個規模大、效益好的老粗布廠,為他們的創業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并從技術、市場方向等方面給予了無私的支持和幫助,這一有利條件大大提振了他們決心辦好加工廠的信心。從產生想法到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一共經歷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創業之初,他們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啟動資金不足,在鄉黨委、政府的積極協調下,順利得到了信用社10萬元的資金支持。
經過姜鵬飛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目前,投資近40萬元的河南張老粗布加工廠已經投產了,別看現在僅有8臺織機,一年就能給村集體帶來20余萬元的收益。如果效益可觀,在有了一定積累之后,他們還計劃擴大規模,將這一村級企業做大做強。展望接下來的工作,他還打算利用家鄉沾化的特產優勢,努力將沾化冬棗“拿過來”,在河南張這片土地上做出點名堂。
第一個村官理事長
“沒有鄉黨委政府和村里的幫助,就不會有現在這個合作社;沒有大家的幫助和推舉,也就沒有我這個‘村官理事長’!”5月7日,幸福趙村的主任助理孫志廣格外興奮,因為他領到了縣工商局頒發的合作社營業執照,成了全縣第一個合作社“村官理事長”。
原來,皂戶李這個遠近聞名的“優質苗木之鄉”,有非常多的苗木種植戶和銷售經紀人,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市場的漩渦里“單打獨斗”,都有各自的信息、人脈資源,碰上好行市,就賺一把,如果人家說價格降了,就低價兜售,從來沒有統一的組織來為他們爭取利潤最大化。為此,該鄉自去年開始就在幸福趙村以北,以濱石路為軸心規劃建設苗木大市場。目前,規劃設計和征地工作已全面完成,即將動工建設。孫志廣看準了這個時機,他積極整理材料、跑工商局,做群眾工作,成立了“山東省惠民縣驕子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30萬元,并吸收了4位農民參與合作社的管理,服務項目有組織社員種植苗木,收購、銷售社員種植的苗木,引進苗木種植新技術、新品種,適時開展苗木種植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等。目前,孫志廣還與一家網站建設單位聯系,準備建一個“驕子”苗木購銷網站,為全鄉的苗木購銷網絡化、信息化打開一扇新窗口。
現如今,這些經歷了半年多基層工作鍛煉的大學生村官們,已經完全融入到了當地干部群眾、企事業單位中間。他們中有的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中的骨干力量,有的在食用菌、苗木等農業產業化企業中展示出自己的才華,這些時代驕子們正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盡情揮灑、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