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縣黃寨鎮的朱紅春和趙森彪兩個大學生村干部承租土地75畝,創辦農業高效示范園,發展訂單農業,引領群眾巧種莊稼,成了當地群眾熱追的種田“明星”。
昨日上午,筆者慕名來到商水縣黃寨鎮小集村。在兩個大學生村干部創辦的農業示范園中,隨處可以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10多名婦女為長出8個葉的糯玉米施肥,而玉米地旁邊種植的中藥材已是碧綠一片。朱紅春和趙森彪正忙著管理脫毒紅薯秧苗。“我們的莊稼都是采用先進科學方法種植的,全部是訂單種植,不愁銷路。我們創辦農業示范園的目的就是干給農民看,帶領他們學習農業新技術,引導他們發展高效農業,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實現一年多熟、一年多收的多產效益。”朱紅春停下手中的活,向筆者介紹道。
去年8月,朱紅春和趙森彪兩個大學生村干部被組織部門同時分配到黃寨鎮。今年30歲的朱紅春原是商水縣房產局干部,成為大學生村干部后,被分配到黃寨鎮王老村,擔任支部書記助理;趙森彪今年24歲,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擔任黃寨鎮小集村支部書記助理。他們在工作中了解到,農民種植模式單一,經濟效益不明顯。為轉變這種傳統的種植模式,提高群眾發展高效農業的積極性,朱春紅與趙森彪一起籌資7萬多元,采取承租的辦法,在小集村租了75畝土地,創辦了高效訂單農業示范園。談起使用土地的情況,趙森彪感慨地說:“在租地中,多虧了鎮領導和村主任的幫忙。一開始村民不理解,村主任多次召開村民會做工作,我們才從村民手中以每畝400元的價格承租了75畝土地。”
土地到手后,兩人便對土地進行深耕、施肥、殺菌,聯系訂單種植項目,邀請農業專家田間指導,并吸收農戶到田間打工。目前,他們種植的30畝訂單藥材白術長勢喜人,30畝糯玉米和15畝脫毒紅薯長勢良好。
“兩個大學生村干部承租俺的土地,除了拿承包費外,俺還可以在大學生村干部創辦的農業示范園里當季節工,獲得雙份收入。活多時,一天能收入30多元呢。俺不僅可以跟著他們免費學習農業新技術,農閑時,他們還組織大家在遠程教育網絡上學習農村種養新技術,引領大家發展農村經濟。”在一旁干活的婦女陳梅英插話道。
“小集是一個人均只有半畝耕地的村子,只要我們扎下根帶頭干,干好,做出榜樣,幾年以后,小集村的農民也一定會建成一個個農業高效示范園和一個個大型生態養殖場,過上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幸福生活。”對于下一步的發展,兩個大學生村干部早已制訂了未來的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