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湖縣呂良鎮幸福村,提起“鴨司令”大學生“村官”尚俊良,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他年輕,有思想、膽識和干勁。
2008年7月,24歲的宜興小伙尚俊良被選聘為大學生“村官”,擔任金湖縣呂良鎮幸福村村委會主任助理。剛開始,尚俊良幫助村里處理一些日常事務,盡心盡職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時間一長,平凡而瑣碎的工作將剛來農村工作時的新鮮勁一掃而光。
“就這么日復一日地“混”下去,3年時間會很快過去。那么當初為什么要選擇到農村來?到農村來應該干些什么?……”那段時間,尚俊良不停地追問自己。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通過走家串戶尋找答案。在調查中尚俊良發現,相當一部分村民在農閑時無事可做,不是打麻將,就是三五成群在一起聊天說笑,而幸福村是個窮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通過調查,尚俊良認識到,只有帶頭創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才能激發群眾的致富欲望,帶領群眾走上致富之路,同時實現自己赴村工作的人生價值。
幸福村是農業大村,三禽養殖一直是其傳統優勢產業。為何不在三禽養殖上做文章呢?有了這一想法后,尚俊良立即行動,一次次奔赴浙江、山東等地進行調研。通過多次考察,他了解到,市場對鴨蛋的需求量較大,且蛋鴨養殖投資少、風險小,一只蛋鴨一個養殖周期可賺30元左右。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豐厚的利潤回報,更堅定了他養殖蛋鴨的信心和決心。
說干就干,尚俊良開始積極籌備。呂良鎮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找他交流談心,為他出謀劃策。這時,幸福村家禽養殖大戶張保國正在為擴大規模缺少資金而苦惱不已。經過各級領導的牽線搭橋,尚俊良與張保國一拍即合,決定合作搞蛋鴨養殖項目。
根據協定,蛋鴨養殖前期總投資60萬元,尚俊良個人出資24萬元,張保國出資36萬元,實行股份制。就這樣,在鎮、村領導的積極幫助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尚俊良的蛋鴨養殖場開工了,他堅持吃、住在工地,親自動手,和工人一起施工。不到兩個月時間,占地20畝,建有3000平方米標準化鴨舍的蛋鴨養殖場順利建成。4月初,已有1.2萬只鴨苗進場養殖,預計年產蛋30萬斤左右。
“我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不但要村強民富,還要使大家有一個天藍水清的生態環境。”尚俊良如是說。下一步,他將建立沼氣池,利用鴨糞生產沼氣,變廢為寶,既解決環境問題,又服務周邊農戶。等到時機成熟,成立專業合作社,組織當地群眾共同參與,逐步發展為養殖規模達10萬只的蛋鴨養殖示范基地,同時進行禽蛋和肉鴨的深加工,打造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基地。
半年多的時光匆匆流過,尚俊良在幸福村成長、忙碌并幸福著。他為自己能夠有幸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而深感自豪,也體悟出了“廣大農村,大有作為”這八個字的深刻內涵。“為新農村建設施展自己的才華”是他最初的夢想,如今他正在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一步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