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李福明競選村主任,當過8年村主任的父親李舒月投了棄權票。半年前,當初李福明決定回鄉養鵝時,他就聯合鄉親們百般反對,說務農沒出息,勸兒子另做打算。
但李福明依然獲得了多數選民的信任,成功當選村主任。因為他養鵝當年就獲利八萬元,遠遠超過一般村民到外面打工的收入,還帶動了鄉親們一起養鵝致富。
父親從反對到棄權,鄉親們從反對到追隨。短短1年時間,天津體育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李福明回到家鄉江西上猶縣黃埠鎮崖坑村養鵝創業引發的故事,給人啟示。
2004年畢業后,李福明靠6000元起步,與聯通贛州分公司合作開發無線公話,經營網絡電話,月收入幾千元,但公司無法壯大。
2006年3月,李福明與大學同學合伙在南京創辦公司,開發網絡視頻招聘業務,終受技術、資金雙重制約,不久宣告解散。
他隨即萌生了回家鄉養鵝的念頭。他說,國家對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優惠,自己有知識、營銷優勢。牛、豬、羊的周期長,養的人又多,他便選擇周期短又少人養的白鵝。
【回鄉養鵝】
在反對聲中獲得成功
“你回家養鵝我舉雙手反對!”父親李舒月得知后,一言否定了兒子的“沖動”想法。
“你在外面總比家里強,收入多也更穩定,辛辛苦苦供你到大學畢業,回來養鵝劃不來呀!”母親肖六娣這樣勸說“頭腦發熱”的兒子。
那段時間,李福明家里盡是他父親的責罵聲,前來勸說的鄉親絡繹不絕。但李福明堅持自己的想法,說干就干。2006年6月,李福明建起了養鵝場,開始養第一批鵝。不懂技術,他就看書報、上網,甚至請附近的雞鴨專業戶來指導。他還通過網絡視頻把解剖樣本向專家在線咨詢,并建起了自己的網絡銷售平臺。
2008年8月,李福明的第一批300多只白鵝售出,獲純利3000多元。幾十天后,第二批500只白鵝售出,獲純利5000多元。
李福明說,到現在,他養了幾批鵝已經獲得純利8萬元左右。有了錢,他把養鵝場擴建到了80多畝。在李福明的帶動下,目前,崖坑村村內外已有30多位農戶養起了白鵝,存欄量超過1萬只。
【當村主任】
擋不住的信任
“這個小后生還真能干!”村民開始對李福明刮目相看,各種非議也隨之消失了。2008年11月,隨著本村兩委換屆選舉時間的臨近,李福明越來越成為村民議論的焦點。
“讓李福明來當咱們的‘村官’咋樣呀?”70多歲的老村支書余承志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村里人,希望大家選李福明為村主任。
“農村事情多、情況很復雜,沒有一天能睡個安穩覺。你還是專心干好養鵝這一行吧!”得知有人準備推薦李福明當村主任,曾經當了8年村主任的老父親李舒月又一次對兒子說“不”。為了表示自己反對兒子競選村主任的決心,在“海選”這一職務時,李舒月、肖六娣都投了李福明的棄權票。但這并沒有阻止村民對他的支持,李福明以得票第一成功進入決選。
“他當村主任我投贊成票!不選這樣有能力的人當村主任,那選誰呀?”村民李福亮逢人就做宣傳動員。原來,在李福明的幫助下,李福亮家養了300只鵝,全家增加了收入。
“如果當村主任能帶領大家致富,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我義不容辭。”李福明表示了自己的愿望。
2008年12月20日,是崖坑村村主任的決選日,李福明以497票高票當選。這一次,李舒月終于投了兒子贊成票。“兒子比我膽子大,比我能干,現在應該支持他。”他說。
【大學生創業】
做什么都能更勝一籌
李福明的事跡在當地引起熱議,也為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一是城里工作是出息,回鄉就業也會有出息。當前,國家正在通過“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去就業,是符合社會需要的。大學生順應社會需要,才能取得成功。
二是尋找創業機會,既要定位自己,也要適應社會。妻子羅紅華也表示,養鵝是李福明所有創業項目中最成功的,因為養鵝門檻低、投資少、見效快。
三是農村基層太需要大學生。上猶縣委組織部村建辦負責人陳億萬說,從當時反對李福明回鄉養鵝,到后來投票支持他當村主任的轉變,更說明了農村對人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