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角色定位,大學生村官用創業演奏人生樂章
2007年6月,張海走出校門,走進農村,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新角色讓張海激動,新環境令張海新奇,新任務和新挑戰也使張海亢奮并因此躊躇滿志,“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當時的心情,用毛主席的這首詞來形容最恰當不過。
在上崗之前,張海就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知識和奮斗書寫不一樣的人生,甚至已在腦海里為尚未謀面的新華村,未來的發展描繪了一幅美麗畫卷。張海要用行動證明,大學生村官的手不僅會握筆,而且也能用好鋤!
7月,當張海第一次走進新華村的時候,眼前看到的,耳里聽到的卻讓張海心里涼了半截。新華村是省定的經濟薄弱村,村中無任何集體經濟,老百姓以傳統的種、養殖為主,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村里的青壯年勞力基本都外出務工,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對于村里的發展,村干部也都是有想法沒辦法,一籌莫展,怎么辦?村里的現實狀況讓張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呢?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海代表泗陽縣參加了市第二屆創業文化節的大專辯論賽,在準備和參賽的過程中,張海深深感受到宿遷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同時也了解了不少有關創業方面的知識。參賽回來后,張海覺得創業也許是張海這個大學生村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最佳選擇。
說干就干,張海開始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經過調研,張海發現養鴿子投資回收快、風險小、勞動強度低,在此基礎上發展循環養殖,用鴿糞發酵養豬,既生態又環保。當時張海就強烈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條適合新華村發展的新型養殖項目!
張海進一步對鴿豬循環養殖進行了前期論證。通過請教專家,查閱大量資料,特別對市場前景、項目選址、經濟評價、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分析論證,形成了完整的鴿豬循環養殖可行性報告。
今年2月,張海的項目企劃在宿遷市青年創業創意大賽上獲得了二等獎。項目被認為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推廣價值。在那一刻張海就告訴自己:一定要讓夢想變成現實!
創業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需要的就是資金。據測算,項目總投資需要大概40萬元,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村官,到哪去找這一筆資金?張海將自己的創業想法告訴村里的干部,經過村支兩委的多次研究和論證,村黨支部最終決定:由張海牽頭,村組干部共同投資創辦鴿豬循環養殖基地!村組干部籌集了10萬元資金,張海個人投入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