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研伊始,為減輕調研困難程度,提高效率,鎮政府與村官學院合作組織了簡短的座談會。龍崗鎮團委副書記朱勝簡要介紹了龍崗鎮人口數量、地域狀況、特色產品和旅游景點。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院長兼村官常務副院長王長金則回顧了村官學院的發展歷程、信念宗旨,指出“農村干部是最有活力的干部”,強調了疫情期間的衛生防控,希望成員們“有所得”,龍崗鎮“有所變”。
6月30日,實踐團訪談朱書記了解龍崗鎮教育基本情況。為深入了解家長想法、校方政策,探究供給需求矛盾,團隊分兩組開展調研。其中一組前往龍崗鎮大峽谷中學采訪張副校長,就中學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升學率等展開討論;另一組在龍崗小學附近發放問卷并訪談。為便利后續系列興趣課程的開展,團隊招生并組建了線上家長群,群內家長是調查問卷填寫的重要對象全體之一。本次調研范圍較廣,人群針對性強,數據可靠性高。


大峽谷中學配備校車,接送上下學。學校人數少,通常一個年級一個班,班級最少只有7人。學校設施配備都較完善,資金投入大,但教師隊伍不穩,流動大,導致當地家長不愿當地就讀。

經過后續數據分析,實踐團總結得出以下問題。學校師資質量不高,隊伍不穩;缺乏素質課程和興趣課程,除了龍崗特色的葫蘆絲課,家長建議開設舞蹈、繪畫等其他素質拓展課;農村學校較少,上學路途遠,學生通常前往本鎮的大峽谷初中和昌化鎮的昌化初中,耗時較長;家長普遍建議增設職業教育課程,教授生存技能。
農村教育是國家的根基和命脈,是最穩妥的“長期投資”。大力發展農村,離不開農村素質教育的提高,教育環境的改善和師資力量的提高。而唯有加強下鄉調研,獲取真實數據,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浙江農林大學村官學院一直走在基層,暑期社會實踐團一直落在實處。助力鄉村振興,為農村學子插上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