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是陽新縣浮屠鎮張畈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村主職助理,從大年三十以來,他每天忙著做各種統計表、匯報材料,分發各類物資,還要到村子卡口值守。每天忙得風風火火,根本沒時間照顧家里。
“石峰,快把武漢返鄉人員的名單給我。”大年初二,村支書張劍一進村委會大門就大聲喊了起來。對這位大學畢業生助理,張劍很滿意。他說石峰腦瓜子轉得快,做事麻利,交代的事情不用多說,馬上就能搞定。
各種辦公軟件石峰用起來呱呱叫,面對村里120位返鄉人員明細表,發熱人員排查表,村民體溫日測表,石峰讓包組干部一一上門簽字確認。每天,他都能交一份日報數據,匯報材料幾乎是一次寫好。村干部們對這個小年輕既喜歡又“恨”。喜歡的是,石峰做事認真,文字基礎好;“恨”的是他做事催起來要人的命,不僅要求數據準確,還不能拖時間。他每天上午忙完數據匯總,在村委會議上通過后就上報。中午午休時間,他還要去村卡口看值守情況,幫志愿者們搭把手,頂替一下。
張畈村是湖北師范大學駐點扶貧村,獲得外來捐贈的物資多,石峰登記發放一點不含糊。“領到口罩后趕緊發給村民,每天要在灣里消毒。”面對前來領取物資的村組長,石峰一邊說著,一邊發物資,要求村組長在登記簿上簽字。
6.2萬元捐款、2.2萬只口罩、800公斤消毒水、200公斤酒精、大米、面條……電子版、紙質版,物資入庫和使用表,一目了然。這些捐贈物資,使用去向清清楚楚。這個好習慣,他是從開始做扶貧工作延續過來的。石峰說,“發放抗疫物資不能有一點馬虎,去向和帳目要一一對應,要做明白人,做明白事,做事要經得起檢查,對得起良心;當村主職助理,就是要替村主職,替村民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