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生飲食十二條原則
1、注意營養平衡。在日常飲食中要吃各種糧食、水果、蔬菜、魚肉、蛋、奶等,不要偏食2、多吃豆制品。豆類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既便宜,又容易消化。
3、講究食品加工方法。加工食品時掌握好火候和方法,盡量減少維生素的損失。
4、變換食品花色品種,增加孩子食欲。
5、愉快進食。進餐時做到思想集中,精神愉快,愉快進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6、細嚼慢咽。吃飯時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更應該把食物嚼得細些,因為多嚼有益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護腸胃。
7、不過量飲食。吃得過多會傷胃,同時降低了消化率。
8、不亂吃加藥食品。如強化食品,保健食品等加藥食品要認真考慮是否真的需要。否則等于無病吃藥,對身體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9、不吃補品。傳統的補品雖然對老人和體虛者有益,但對學生卻利少弊多,以不吃為好。10、少吃糖。因為每天的飯菜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轉化為糖,因此對孩子零食中的汽水、巧克力、甜點心、奶糖等應加以適量控制,不可過多。。
11、早餐要吃好。因為早餐所吸取的營養應占全天吸取營養的30%左右。這樣才能保證身體健康和消化需求,因此,早餐應有足夠的營養,可在蛋、奶、肉松、咸蛋、芝麻醬、蜂蜜之類的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中作些選擇。
12、定時定量。這樣可使大腦皮層里的食物中樞形成功力定型,使消化吸收系統成為有規律的活動,促進消化吸收率的提高。
二、選購食品時應注意的事宜
(1)不買露天銷售的食品。
因為各類食品的成分都很復雜,經過日曬、光化、發熱分解,會引起內部變化而變質。如:有包裝的糕點,經日曬水分蒸發不出來,容易發生霉變;含油食品經日曬會發生"酸敗";酒和飲料經日曬,會發生脫色、沉淀,出現絮狀物;啤酒、汽酒經日曬會發酵產氣,引起變質或爆炸;奶粉會潮解結塊;罐頭會胖聽;糖果會發烊;茶葉會干枯;有的還會使細菌大量繁殖而發生食物中毒。特別是兒童小食品更容易發生變質。總之,露天銷售的食品在保質期內也可能發生變質。
(2)不買包裝標識內容不全的食品。
國家《食品衛生法》明確規定:"食品包裝上應清楚地印上品名、廠名、廠址、生產日期(批號或代號)、規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質期、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等內容。"標識內容不全、不清楚者,質量無保障、檢驗合格出廠的定型包裝食品,一般不會出現以上情況,因此發現這類食品不宜購買。
(3)不買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感官性狀異常是指變味、變色、沉淀、混濁、雜質、絮狀物、發霉、生蟲、結塊、異物、酸敗、發粘、腐敗變質等現象。無論哪種食品,都有各自應有的色、香、味、型,感觀不合格的產品都是變質的表現。
(4)不買偽劣假冒、摻雜使假的食品。
偽劣假冒、摻雜使假的食品是指一些不法分于為謀取暴利對食品采取摻兌、替代、抽取、粉飾、混充、假冒等手段,使食品質量降低,有的甚至帶毒,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健康。
(5)經營條件差的食品不能買。
指無證或露天經營而無防蠅防塵設施、無食品專用器具等攤點,其食品極易受到污染,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和合法權益,大家應高度警惕,一經發現,可就近到衛生監督機構舉報。(6)不買過期食品。
各類新鮮食品,它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都很好,其保質期都是在科學的試驗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和安全食用期范圍。一旦過期,其感官性狀就會發生變化,失去原有的風味和滋味,有的甚至會變質。因此,購買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