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相互的,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說:“我們愛別人的時候,也希望別人愛我們。”所以無論是朋友,戀人,還是相處的人,換位思考很重要。
能換位思考的人,會善待他人。孟子說:“君子不僅僅是對人好。”“善待他人”是“君子”品格修養的最大標志;提倡“善待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善待他人”作為一個重要的人生準則,告訴我們:要與人攀比心,善待他人,搞好關系。能換位思考的人一定有一顆善良的心,因為他總能毫不猶豫地向別人伸出援手,幫助有需要的人,幫助有需要的人。
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如果換成“我”,會怎么樣,或者親人會怎么樣。善良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愛和憐憫:他會一直告訴自己——“無盡的距離,無數的人與我有關”,于是他會一次又一次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內心的善良。“老了,老了,人老了;年輕我的年輕,還有年輕人”。我善良,我也會對你善良!
能換位思考的人,才會真誠待人。我贊同這句話:信任的建立需要日積月累的真誠積累;而信任的崩潰,一個謊言就夠了。周游世界,很多人都相信“你是真的,我是真的”:只要你對我真誠,我就對你真誠。仔細想想,“你是真的,我是真的”這種生活方式,雖然自詡“真誠”,卻離不開“自”與“自利”的背景,有些被動。能換位思考的人更關心別人的感受,所以會以積極的態度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他相信,只有先表現出自己的真心,用真心對待別人,才能獲得對方的真心。即使他得不到對方同樣的回應,即使他沒有回應,也會在問心無愧中獲得一種灑脫超然的態度。
中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說:“有了真誠,你就會有開放的心態。以開放的心態,你會愿意舍棄自己去理解別人,你會能夠放下虛假的自尊去理解自己。”也就是說,當你把真誠“輸出”給別人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你也獲得了內心的成長。
能感同身受的人,會寬大處理別人。世界上有很多人,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存在:不同的氣質,不同的好惡,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境遇...能換位思考的人都深知,與人相處要求同存異,寬以待人。“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天空比海洋寬,人的心靈比天空寬。”能換位思考的人一定要胸懷寬廣,不要斤斤計較,不要八卦是非,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周圍的人。
沒有金子,沒有人是完美的。他不會因為對方天生的缺陷而看不起對方,也不會因為他們的不完美而把他們拒之門外。除了心胸寬廣,能換位思考的人更寬容。對于誤解自己或者不經意傷害自己的人,他會在合適的時候選擇原諒。他知道生活中有些磕磕碰碰是不可避免的,誰能保證他不會被別人絆倒?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曾經說過:“不會容忍別人的人,不配被別人容忍。”所以,包容別人就是包容自己!
每個人都不會是孤島。換位思考很重要。以誠為經,以容為緯,信你之善,開辟了人際交往的新天地。一個善于換位思考的人,必然會因為他優秀的人際關系,而讓一切變得順利而不利!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