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厚仁慈的山川河流,不僅養育了我們,也以它滋生漫溢的綠色,和綠色在季節中更迭交織的清逸錦繡,滋養陶冶了我們的性情,啟迪并賦予我們高傲的靈魂和靈動的思想,也承載和延續了人類文明。但每當風沙遮天蔽日、霧霾肆虐之時,我心郁悶憂傷,郁悶還在惡化不止的生態變遷,憂傷仍在持續的綠地沙化的殘酷演變,更加緬懷記憶里的山清水秀,思念逝去的無窮無盡的滿眼的盎然綠色。
家鄉地處秦嶺西段北坡,特殊的地域氣候,曾孕育了廣袤的森林植被,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春天李花似雪,杏花如顏,山花爛漫,嫣然妖嬈。微風漫過,落英繽紛,馨香撲鼻。待到布谷鳥聲聲入耳時,飽滿低垂的青稞穗謙遜地隨風搖曳,似波逐浪。荒地里野草莓紅了,像散落草叢的紅珍珠,鋪了一地;櫻桃熟了,綴滿樹枝,紅瑪瑙似的,晶瑩剔透。提個竹籃采摘,興致悠然,不一會兒功夫,便是滿滿一籃。不時還會驚起翠羽如珠的山雉錦雞,驚鴻掠過,美麗得讓人叫絕。山林中的無數藥材山貨,可以換回油鹽醬醋茶,貼補簡單樸實的煙火幸福。
離家幾里的地方,名叫金花祠,那里曾有綿延不絕的莽莽原始松林。偉岸參天的云杉樹,遮天蔽日,婆娑相接的樹枝,透不進一絲陽光,陰森得怕人。據父輩們講,要是在紅日當頭的正午,點一鍋解乏的旱煙,竟會泛出紅紅的火光。茂密的森林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曾是獐子、黑熊、麋鹿繁衍生息的樂園。山下泉水匯集的小溪,叮咚作響,清澈見底。春天,低矮的黃色的萎菱菜花,高揚成串的白色的樹莓花,鮮艷洇潤,錯落有致,相依溪邊,競相綻放。還有一種形似荷葉的水生植物,蓬勃如傘,折下可以當傘遮陰。小心翼翼地揭開布滿綠苔的石板,還會看到黑色的秦嶺小溪倪,呆頭傻腦的匍匐在冰涼徹骨的溪水中,靜享沒有紛擾的世外安逸。
村前蜿蜒舒緩的河流,也曾給予我快樂難忘的童年。春天來了,兩岸楊柳依依,和小伙伴拿個背篼,篼底墊上綠色的蒿草,光著腳丫,去捉泥鰍。隨意捧起河邊牛蹄窩里的清水,都能看到新生的纖細的魚苗,在掌心里游來游去,慢慢地又從指縫間滑落入水。夏天暑假,麥黃的季節,去河里嬉水游泳,游累了,躺在松軟的曬熱的沙灘上,愜意地享受陽光的沐浴,將空靈無虞的思緒,放飛在藍天白云和碧水綠草繪就的畫圖里。夏夜,一個個螢火蟲又打著燈籠,明滅閃爍,撩撥起好奇的童心,追趕著流螢在河邊樹林里瘋跑。
秋天到了,蘆葦的絲絮,隨風揚起,裊娜輕盈。一叢叢銀白耀眼的川甘火絨草,點綴在干凈的各色卵石間,簡潔而又樸實,猶如置放案頭的盆景。河柳色韻紛呈的細葉披上一層薄霜,玉樹瓊花,夢幻似的,瑩潔嫣然,變著法兒妖嬈人們的眼睛。天空飛過向南的一字雁陣,驚起心頭一絲秋去冬來的季節的薄涼。初冬時節,河兩岸結冰了,晴天的早晨,踩著厚厚的積雪,我又跟著大人去插魚。待冬日的暖陽灑滿屋面的白雪,提著一串鮮魚回家,給清貧的日子找回一份樂趣。當此今日之時,唯恐冬天里那份美景和閑趣漸行漸遠,一去不返,也曾寫過《冬晨去插魚》,就算是對一個時代的感念和記憶吧,真希望后輩們能從字里行間,品讀出那時良好的生態環境,更能讀懂文字中飽含的那份對自然地崇敬和真摯的眷戀。
八十年代末期,盜伐歪風盛行,十里八鄉的群眾,云集那里,亂砍濫伐過后,只剩下白花花的樹樁,不忍目睹。村前屋后的山林,逐漸被開墾成了耕地。昔日山林的蓊郁繁茂,春華秋實,成了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畫面。隨著植被遭到無休止的肆意破壞,昔日湍流激越的清澈溪流,舒緩流淌的河水,漸漸變得渾濁。夏秋雨季,更是洪水泛濫,毀堤崩岸,莊稼地成為水患澤國,一年的辛苦勞作付之東流。尤為可惜的是,上游的過度污染,造成生態惡化,竟使種類頗多的名貴魚群幾乎絕跡。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面對生態失衡的災難教訓,但愿能喚起人們對自然萬物的敬仰珍惜之情,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一滴水,眷顧一片綠,物質文明和生態文明并重,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綠色不再是內心的奢求,讓綠色不僅僅是聊以自慰、望梅止渴的夢!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