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比責備更重要。
懂得如何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會感到更幸福。
婚姻中的兩個人在一起多年后,總是認為沒有必要擔心和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原來的擔心到了嘴邊就變成了抱怨和指責。
在一起很長時間后,耐心被消磨掉了。即使是出于好意,說話的時候也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埋怨和指責。隨著時間的惡性循環,家庭生活會出現危機和裂痕。
夫妻之間的任何小問題都可能成為影響家庭幸福的大麻煩。即使是婚姻中最親密的兩個人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會有自己的感情。最親近的人會對語言感到不舒服。
對你愛的人發脾氣是最愚蠢最懦弱的行為。
很多時候,用不同的說話方式,兩個人的心情會有很大的不同。好好說話,多表達憂慮,少批評。
不要動不動就發火,遇到矛盾不要大吼大叫和吵架,心平氣和多想想對方,不要因為自己是最親近的人就說話不注意分寸,甜言蜜語對情侶很重要。夫妻之間好好說話,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在一個家庭里,好好說話不僅對夫妻雙方都有好處,對孩子也有好處。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和孩子相處。
贊美比打擊更重要。
語言是感性的,可以給人帶來溫暖和傷害。言語傷害比外傷嚴重,外傷看得見,言語傷害看不見。
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博士曾在書中說:“孩子分不清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并把這些評價轉化為自己的想法。”
很多家長“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并不能服務于“為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經常挨打的孩子往往很自卑,經常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情緒中。
父母的打擊造成的傷害不僅僅體現在當下,更像一根針,通過漫長的歲月,永遠扎在孩子的心里。
清代教育家顏元曾說:“有獎不如無獎。”經常表揚孩子,給他們積極的暗示和鼓勵,孩子的表現會越來越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贊美、信任和期待都有一種能量,可以改變人的行為。
當一個人受到另一個人的表揚時,他覺得自己得到了社會的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和自尊,獲得了積極的動力,并盡最大努力滿足對方的期望。
同時,在教育心理學中,也有一個概念叫做“昂格爾瑪麗效應”。被表揚時,被表揚的人會不斷進步。
父母和孩子好好說話,家庭才會幸福。父母不需要考試,但他們需要學習。
和父母相處。
感恩比抱怨更重要。
雖然父母不能給我們一切,但他們必須給我們最好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會把一切都給孩子。
不要抱怨,“爸爸應該這樣,媽媽也應該這樣。”如果你的父母不能滿足你的物質需求,請不要忘記,給你生命和愛,養育你,已經讓他們付出了太多的生命和精力。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經歷,所以我們總是和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不要拋棄他們的落后,怪他們守舊,多表現出尊重、理解和溝通,多表現出謙遜和感恩。
很多人受不了父母的啰嗦,甚至為此責怪父母。其實這種啰嗦不是愛。
叫你吃飯穿衣的時候,只有真正愛你的人才會對你嘮叨,父母永遠不會對與他們無關的人嘮叨。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它能讓父母獲得情感。”
《詩經》里說:“哀父母,使我好受。”家庭需要一顆愛和感恩的心來創造。
孝順意味著對父母說好話。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理解他們的焦慮,撫慰他們的焦慮。
與父母交談時不要抱怨,不要用激情增添父母,要冷靜,言語上要更加體貼和感恩。
因為你在乎,你的話語才有力量;因為關心,你的語氣才有意義。說得好,淡定而不冷漠,堅定而不生硬。
一個幸福的家庭需要善待你和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一句話都要說好。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