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至7月21日,河海大學“‘數’理需求,精準服務”江蘇省數字化公共服務調研團赴南京、徐州兩地開展實踐活動。以探尋數字政府背景下公共服務需求牽引和供給創造情況與公共服務數字化建設程度為目標,實踐團選取需求信息中轉站——12345平臺,深入考察南京、徐州兩地12345平臺建設情況,研究江蘇省長江經濟帶核心和邊陲的公民需求處理發展情況,以期為處理公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處理貢獻河海力量。
7月15日,實踐團抵達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進行公共服務建設歷程的參觀學習。通過對相關政策與指標的系統性梳理,實踐團宏觀認識了南京市的公共服務的發展情況、了解到長三角經濟帶公共服務發展對經濟發展的戰略性作用。
圖為調研團成員對南京市發展規劃公共服務板塊學習討論
7月16日,實踐團抵達南京市信訪局人民來訪接待中心進行南京市12345平臺總體運行情況的調研。通過負責人介紹、深度訪談、問卷調研、跟班作業等方法,實踐團深度了解了南京市信訪工作在數字化系統內的閉環流程,總結出南京市12345平臺數字化建設與信訪工作之間的影響機理,學習到了南京信訪工作的成功經驗。
圖為南京市信訪局人民來訪接待中心職員帶領調研團成員參觀信訪局
7月17日,為深入探尋工單下放到基層的處理情況,實踐團抵達南京市玄武區玄武門街道辦12345中心進行調研。通過與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實踐團成員對基層工作人員的數字平臺使用情況、數字使用能力、平臺考核情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通過跟班作業,實踐團成員對基層平臺的工單運行的重點和難點有了更清晰的界定。
圖為南京市玄武區玄武門街道辦12345
相關工作人員向團隊介紹工單處理流程
7月18日,為探尋江蘇省不同地區12345平臺的發展差異,實踐團抵達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民聲通中心進行調研。首先,實踐團與民聲通中心各科室人員展開座談交流,整體地認識了民聲通中心的發展歷史與現狀、組織架構、信息渠道類型、組織協調機制和群眾訴求的處理流程。其次,實踐團以提高各部門的協調度為目的,有針對性地向各個科室工作人員發放問卷,以期挖掘出部門協調工作中的難點,提高民聲通中心的部門協調度與工作效率。
圖為調研團成員對邳州市民聲通中心主要領導與各部門負責人座談交流
圖為調研團成員向邳州市民聲通中心職員派發問卷
7月19日,為更加深入了解平臺的運行機制,實踐團成員接受工單派發的培訓并進行工單派發。首先,工單派發負責人針對歸口類型、分類標準、派發原則等方面對實踐團進行了系統的培訓。然后,實踐團成員根據相關規定并且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分別在企業開辦專線、企業服務專線、民生專線等進行工單派發,從而對居民的需求反饋到回訪調查整個公民需求處理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圖為邳州市民聲通中心部門負責人向調研團成員講解工單處理流程
圖為邳州市民聲通中心部門負責人向調研團成員講解實際工單派發要求
圖為調研團成員進行工單派發
7月20日,實踐團針對部門的數字平臺的使用情況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經驗交流,并提出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實踐團為部門介紹了其他省市12345平臺建設的經驗,隨后對實踐團可以提供給部門的相關技術進行了初步的商討。
圖為調研團成員向邳州市民聲通中心
部門負責人講解江蘇省各市12345發展經驗總結
7月21日,實踐團與邳州市民聲通中心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總結出不同地域12345平臺的發展經驗與差異。通過對比分析兩地的實際發展情況與平臺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實踐團從部門架構完整度、平臺數字化程度、績效考核科學性等方面進行發展經驗總結。
圖為調研團成員與邳州市民聲通中心負責人合影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團系統地運用自身專業知識,積極地與多方部門進行交流,系統地提出公共服務需求數字化治理能力的建議與方法,將腳步刻在祖國建設的道路上,為推動長江經濟帶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貢獻河海力量!
文字作者:劉嘉璐 孫國軒
圖片作者:李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