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紀念陳志潛誕辰120周年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交流會暨西部公共衛生教育2023年會在四川大學舉行。
(紀念陳志潛誕辰120周年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交流會暨西部公共衛生教育2023年會現場。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供圖)
來自國家衛健委、四川省衛健委、四川省科技廳、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四川省疾控中心、北京協和醫學院和西部各兄弟院校公共衛生學院或學系、四川省市區相關醫療衛生機構、四川大學及華西兄弟學院醫院的專家學者,陳志潛先生后輩家人以及陳志潛先生生前的故交好友,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師生代表,共聚一堂,懷著崇敬的心情,紀念陳志潛先生誕辰120周年,深切緬懷他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作出的杰出貢獻和高尚的品格風范,激勵后學更好地繼承并發揚他豐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為推動健康四川和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華西醫學中心主任葉玲致辭。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供圖)
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華西醫學中心主任葉玲,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徐玖平,四川省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徐斌,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校友楊青教授等,出席并分別致辭。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徐玖平致辭。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供圖)
紀念儀式上,陳志潛先生女兒、九三學社社員、華西第四醫院主任醫師陳芙君女士,向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捐贈了丙寅醫學社所編《醫學周刊集》并致謝。
為更好弘揚陳志潛先生的卓越功績和高風亮節,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制作了《紀念陳志潛誕辰120周年》畫冊,并在紀念儀式上將該畫冊贈送給了先生的女兒陳芙君女士。
隨后,與會人員全體起立,相關單位代表向陳志潛先生塑像敬獻花籃,表達了對陳志潛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之情。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徐斌致辭。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供圖)
傳承先生卓越為民思想 共商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
陳志潛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儀式結束后,舉行了“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交流會暨西部公共衛生教育論壇2023年會”,來自國內公共衛生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學術報告,與會嘉賓圍繞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進行思想碰撞、經驗交流與研討,為健康中國、健康四川建設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
國家衛計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原司長、中華醫學會原黨委書記、副會長蘇志教授,廣西醫科大學原黨委書記仇小強教授,北京協和醫學院張孔來教授、楊維中教授,分別以《公共衛生學院建設中的文化建設》《西部院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感恩·傳承》《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觀》為題,作了學術報告。
貴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院長洪峰教授,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邱景富教授,蘭州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玉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西安交通大學張峰教授,分別以《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 融校地產教研為一體的公共衛生人才體系構建與實踐》《后疫情時代公共衛生教育思考與展望》《營養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西安交大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進展與思考》為題,作了學術報告。
持續推進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科發展
“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就是要培養國家和社會真正需要的、重現場、懂實踐的高水平公衛人才。近年來,我院全力推進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內涵式發展和新醫科建設,正在努力探索創新醫防融合新模式。”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黨委書記程永忠說,在后疫情時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一錘定音”高層次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備受關注,此時此刻,我們聚在一起紀念和緬懷陳志潛先生,具有非凡的意義——激勵我們要進一步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重大疫情早發現能力,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的傳播。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院長張本表示,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要以適應新時代公共衛生和健康發展需求為導向,“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落到實處,穩步、持續、高效構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范式,建設公共衛生科學研究新高地,開拓公共衛生師資發展新途徑,提升公共衛生社會服務新高度,創建公共衛生教育管理新機制,開創公共衛生國際合作新局面,真正踐行“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要求。
“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
陳志潛先生1903年9月10日出生于成都,被公認為初級衛生保健的先驅、中國社區醫學的創始人、中國現代健康教育事業的奠基者,是“中國公共衛生之父”。
(陳志潛先生。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供圖)
陳志潛先生是“初級衛生保健”的先驅,他創建的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組織形式,和總結的“與當地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的衛生籌資方式和培訓本地村民擔任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人員”這一經驗,被世界衛生組織采納并作為在全球推廣的“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模式。他還為四川省從無到有建立起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嬰保健機構,護士、助產士和公共衛生人員培訓中心以及供醫學生和護校學生實習用的溫江農村衛生實驗區。抗日戰爭期間,他除組織領導戰傷救護外,并在四川省內八十個縣成立了縣衛生院,這在當時的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此外,陳志潛先生竭盡全力發展公共衛生教育,牽頭創辦重慶大學醫學院,先后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重慶大學醫學院、四川醫學院(今四川大學)教授公共衛生學,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數十載言傳身教中,陳志潛先生以堅定執著的信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影響并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公共衛生人才,這些公共衛生人才畢業后奮斗在公共衛生和職業病防治一線,成為我國公共衛生、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守門人”。(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 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