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和瑞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和各界朋友表示歡迎與感謝。他從綜合實力、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等方面向參會人員介紹了江西理工大學。他希望通過學術交流、學生實踐作品大賽、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以及礦業工程領域研究生論壇等活動,為大家帶來豐富的學術收獲,鋪設友誼的橋梁,進一步推動采礦工程領域的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作出新貢獻。
屠世浩代表大賽組委會向承辦單位表示感謝。他介紹了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的發展歷程,簡述了本次學術年會的概況。他希望本次年會可以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提高礦業類專業的辦學質量,在廣泛交流的同時增進高校間的友誼。
本次年會聚焦“強化采礦學科創新,深化人才培養改革”的主題。王運敏院士以《智能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與建議》為題做報告。他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智能采礦的前景非常廣闊,要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礦業特色的智能采礦發展新路,助力國家的科技自立自強,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南大學李夕兵、重慶大學聶百勝、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楊勝利等圍繞金屬礦采礦工程學科、礦業工程學科協同育人模式、地方高校卓越地礦人才培養模式、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新時代鈾礦冶人才培養等主題共做主題報告30個。
年會期間,第十二屆全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第五屆礦業工程領域研究生論壇在我校黃金校區逸夫實驗樓、風雨操場等相繼舉行。29所高校48名教師參加青年教師講課比賽(課堂創新組、課程思政組),評選出一等獎5人、二等獎13人、三等獎13人;全國47所高校選送參加采礦實踐作品大賽物理模型、數字模型、學習模型作品532件,評選了一等獎54件、二等獎110件、三等獎238件;18所高校的32名博碩士研究生參與研究生論壇,交流學術報告32場。安徽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贛南科技學院獲得最佳組織單位獎。
閉幕式由饒運章主持。饒運章用“盛會、感謝、期盼”六個字對本次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進行了總結,他表示本屆學術年會達到了探討教學、深化教改、增進友誼、加強聯絡的預定目的、取得了滿滿收獲。
贛南科技學院過渡期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何錦龍宣讀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獲獎名單;黃海根宣讀第十二屆全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獲獎名單和最佳組織獎單位;經學校申請、教指委成員討論,屠世浩宣布第三十七屆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承辦單位為河南理工大學,并舉行交接儀式;教育部高等學校礦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郭文兵代表第三十七屆年會承辦單位歡迎各高校和單位明年相聚河南焦作。
據悉,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和青年教師比賽、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研究生論壇是采礦工程專業師生交流教學經驗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論壇和平臺,多年來得到了全國相關高校和企業的大力支持,迄今為止已經成功舉辦36屆,對促進我國采礦工程專業的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