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轉型加速背景下,光伏產業已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力軍。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分布式光伏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提出通過“光伏+農業”模式推動農村能源革命。然而,光伏行業面臨銀漿成本占比高、銀耗量大的核心痛點:2023年光伏用銀量達6017噸,占全球工業用銀總量的24%,且N型電池(如TOPCon、HJT)銀耗較PERC增長近80%。白銀價格持續飆升(2024年SHFE白銀年內漲幅達38%),進一步擠壓企業利潤。傳統絲網印刷技術存在柵線毛刺多、漿料浪費率高(3%-5%)、設備智能化不足等問題,成為制約行業效率提升的關鍵瓶頸。
技術突破:創新“螳螂腿模型”重構電極制備工藝
在傳統光伏電池生產過程中存在銀漿成本高、印刷精度低、效率提升受限等問題,制約了產業降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
經過:光印科技團隊針對光伏電池生產痛點,進行技術創新,成功研發出“螳螂腿”鋼板印刷技術。該技術采用高強度細晶粒結構鋼板,并采用全開口設計,有效解決了傳統網版堵塞、印刷精度低等問題,提升了銀漿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并提高了電池性能和可靠性。此外,光印科技還開發了智能化生產管理系統,實現了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和智能化管理,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
成果轉化與行業影響:降本增效推動產業變革
該技術已與晶科能源等企業完成量產驗證,實際應用顯示:
經濟效益顯著:每GW產能可節省銀漿成本2200萬元,減少貴金屬消耗2.5噸,銀漿利用率提升18.8%。
性能全面優化:柵線寬度從20μm降至13.31μm,光電轉換效率提升0.5%,設備維護成本降低4%。
綠色低碳賦能:鋼板印刷技術可直接適配現有設備,改造成本低于10%,預計2025年可實現單GW產能碳排放減少24萬噸。
創新精神與未來展望:科技驅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團隊由多學科交叉人才組成,累計申請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16項,獲國家一級科技查新單位認證“國內首創”。項目負責人孫文濤表示:“我們通過‘光伏+’模式,將技術應用從光伏擴展至觸摸屏、電子陶瓷、汽車電子等領域,未來將以‘光刻級’精密印刷能力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光印先鋒”團隊預測用三年時間攻克光伏行業“卡脖子”難題,以純鋼板印刷技術引領銀耗革命。這項成果不僅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典范,更展現了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產業升級的使命擔當。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與青春力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