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愛情
陳賡對王根英一見鐘情。他真誠的追求她,她不可抵制的愛上他了。我想,沒有哪個女人可以拒絕這樣的好同志,他是一個英雄,比許文強更有膽略的英雄,雖然沒有孫悟空的蓋世神力,他卻有更為崇高的理想和智慧。他輾轉在花紅酒綠的上海灘,卻不為酒色所動。
英雄攜美人。
傅涯也很美。王根英美的單純,溫柔而執著;傅涯美的動人,晶瑩而剔透。她們都是真心的愛著陳將軍的。陳將軍即使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也該有所安慰了。
九斤半
陳賡有個兒子叫九斤半。
九斤半是個小紅軍,他也是一個苦孩子。一門心思的跟著紅軍,在長征的路上,將自己的糧食分給傷員吃,自己卻在糧袋里裝了一根骨頭,餓的實在頂不住了,就在上邊咬幾口。最后,這么勇敢的小戰士還是被饑餓奪取了生命。陳賡一直沒有忘記他。解放后,在全家人的團圓飯上,還為九斤半留了位置。
陳賡與“哈軍工”
1952年6月,毛澤東將陳賡從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召回,交給他一項新的任務——創辦一所軍事工程學院,培養現代化的軍事人才。
像指揮打仗一樣,陳賡開始了艱難的辦學。一個月后,他即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定哈爾濱為院址,提出了建院方案。一年零3個月后(1953年9月1日),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多軍種綜合性的軍事工程學院成立。錢學森教授后來贊嘆: “在我國現有條件下,這么短的時間內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性的軍事技術學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跡。”
殊不知,創造這一“奇跡”的陳賡為使“哈軍工”早日問世,當年耗費了多少心血!
辦學最大的困難是師資力量缺乏。陳賡向著名專家求教,列出教授名單,想方設法從各地大學調人,并多次拿著名單去請周總理批示。但總理日理萬機,很難找到,陳賡只好在早晨或夜間到總理家里去“堵”。一天早晨,他來到國務院西華廳。這天總理要接見民主人士,客廳里已坐滿了人。陳賡一看不便闖進去, 就等在門外。恰好此時他看見總理要上洗手間,便迅速地跟了進去。總理見他匆匆忙忙走進來,問道:“陳賡,你怎么到了這兒?”“總理,有幾個教授的名單 ,請批一下!”陳賡說著就遞上了名單。“你等一下不行嗎?”“等一下你就走了,還是現在就批吧!”陳賡抓得緊,總理全力支持,幾個月內,便從華東、中 南、西南、京津地區抽調來一大批有名的教授和專家。
辦學不能沒有教學科研大樓,為“建樓”陳賡心急火燎,經常深入基建工地 ,遇有重大事情,隨即與基建辦公室的同志一起商談解決。他不顧自己在戰爭年代留下的腿傷,多次爬上腳手架同工人交談,查看工程質量。僅僅7個月時間,10萬平方米36幢教學科研大樓便拔地而起。
辦學中,陳賡非常重視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把他們稱為支撐學院的兩根柱子之一(另一根柱子是從部隊抽調來的軍隊干部),有關業務方面的領導都要安排專家、教授擔任,在生活上,則盡可能給專家、教授以優厚的待遇。他自己住小平房,而把學院一幢最好的樓房作為老教授的宿舍,并為他們專建飯廳,請來廚師為他們做飯。為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他還親自抓他們的家屬就業、子女升 學等問題。
對陳賡的作法,當時有個別老干部不理解,發牢騷說:“我們是從機關槍底下爬出來的。他們舒舒服服念了幾年書,為什么就捧得那么高?”對這種議論, 陳賡給予了嚴厲批評:“你們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是革命的功臣。可他們十年寒窗苦熬出來,也不容易呀。現在我們國家的國防建設迫切需要科學技術知識 ,你們有嗎?你們是老共產黨員,調你們到這里來,是讓你們來發揚光榮傳統、來帶作風的,不是來比照顧的!”
戰爭年代留下的傷痛、長期艱苦的生活和超負荷的工作使陳賡的身體每況愈下。
1954年,“哈軍工”剛剛初具規模,陳賡的心絞痛即已頻繁發作。此后醫生一再叮囑他少活動、多休息,可他卻不停地操勞奔波。終于有一天,他病倒了 。
1957年12月19日。陳賡訪蘇回國不久,突然心肌梗塞發作。一個閑不住的人 不得不在北京醫院臥床3個月。出院后,全休療養了一段,陳賡的病竟奇跡般地好了。于是,他天天找醫生,要求準許他上班。醫生無奈,經報告中央批準,同意 他每天用一點時間去上班試試。陳賡答應得很好:“我一定遵守醫生的囑咐!” 可是,他一工作起來,依然還是那個“工作狂”,醫生的話早被他拋到了腦后。
一次,有個國防科研項目要在離京20多公里的郊區試車。當時,陳賡任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試驗項目與他分管的工作相關。他知道后非要去參加不可。這天一早,陳賡的夫人傅涯同時接到軍委辦公廳和保健部門兩個電話,都要傅涯勸阻陳賡別到試車的地方去。陳賡哪里肯聽,堅持去了。試完車回家,一進門他就大聲嚷嚷:“傅涯,你匯報吧,就說我活著回來了!”
其實,那天陳賡一臉疲憊,臉色都白了。他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病很嚴重,胸口常痛。每逢胸口痛的時候,他就一面工作,一面不停地用手摸著胸部。日子長了,襯衣都被他摸破了一大片。
1960年冬,半年前第二次心肌梗塞發作、又一次從死亡線上掙扎過關的陳賡 感到這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他的病情越來越重,胸部疼痛日勝一日。他知道屬于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愈發抓緊時間,想為黨多做些工作。他惦念自己親手創辦的“哈軍工”,提筆給院黨委常委寫信,提出自己對調整后的學院工作的建議 。然而,“哈軍工”的師生怎么也沒有想到,這竟是陳賡寫給他們的最后一封信 。3個月后(1961年3月16日),他們聽到自己前任院長與世長辭的噩耗,無不悲痛欲絕!
就在陳賡逝世前一天,他還在構思著他的《作戰經驗總結》,看材料、寫提綱,要把自己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人。但他只寫完了《序言 》部分,大面積心肌梗塞第3次發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