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頓·瑟夫 - 建議中國網絡“實名制”
在參觀了世界上最大的純IPv6網——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核心網后,應邀訪華的“互聯網之父”、美國知名信息技術專家溫頓·瑟夫2007年3月1日在清華大學建議,在中國創新性提出的真實源地址認證的基礎上,可以試行網絡“實名制”。
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核心網給這位因設計TCP/IP協議及互聯網的基礎體系結構而被譽為“互聯網之父”的專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中國為下一代互聯網的研究做了很多工作,開發的IPv6技術超過了很多西方國家的研究水平,為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據了解,美國于上世紀60年代末啟動第一代互聯網研究,而我國直至1994年才開始跟進。2006年剛剛通過驗收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核心網CNGI-CERNET2研制開發出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下一代互聯網,其主干網以2.5G到10G的帶寬連接了我國20個城市的25個核心節點。我國技術人員還積極參與下一代互聯網國際標準的制定,兩代互聯網過渡技術和真實源地址認證的部分相關成果已經成為國際互聯網標準。
當前互聯網一大問題是不安全,容易被攻擊。溫頓·瑟夫認為,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核心網設計了基于真實IPv6源地址的網絡尋址體系結構,使互聯網的真實源地址認證成為可能。
“這將大大增強互聯網使用的安全性。”這位“互聯網之父”說,真實源地址認證是一個很好的方案,現階段網絡容易被攻擊,是因為現階段網絡上沒有起用真實源地址的認證。在認證中,數據包攜帶認證信息傳至第一個路由器,如果沒有通過認證,該數據包就會丟失。真實源地址認證的特征對互聯網的安全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展望下一代互聯網的未來,溫頓·瑟夫表示,不久的將來,手機等工具都可以與網絡連接,無論你在辦公室、家或者在車里,都可以成為網絡的一部分。你只需要“告訴”它想看什么樣的電視內容,大量信息就將顯現在網絡上,并且提供有償服務。
溫頓·瑟夫 - 互聯網應堅持開放標準
溫頓·瑟夫強烈、堅定地提倡開放性標準,當他和Kahn設計互聯網的時候就沒有提出任何的專利的要求。正是由于互操作性,才使今天的互聯網成為一個具有如此強大的靈活性和通用性的平臺,在這樣的平臺上有如此之多的應用共同運行,而且我堅信,公眾不會接受互聯網協議受到某種專有標準的控制。這些年來有一些廠商,無論是IBM、HP還是已經破產的DEC都提出了自己的應用標準,但是他們的客戶堅持采取國際通用的非專有性的標準而不是廠商標準。
Web2.0如果要成功也必須有賴于各方在不受任何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都能加以實施的開放性標準。
溫頓·瑟夫 - 將把互聯網送到整個太陽系
瑟夫博士1973年和同伴BobKahn聯合發明了互聯網基礎協議“TCP/IP”,奠定了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不僅獲獎無數,并使他被人們尊稱為“互聯網之父”。而TCP/IP只在地球上有效,目前,他正在探索星際互聯網標準。
“星際互聯網”的概念,超出很多人的想象。這是一個與Google無關的項目。瑟夫博士同時在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擔任訪問科學家,在那里,他正從事星際互聯網的設計。
瑟夫博士說,“最近我們做了全新的編程,能夠把探測器當中的信息發送到飛行器上,然后再發回地球上的實驗室。我和同事希望在星際實現類似互聯網協議的東西,希望把互聯網送到整個太陽系當中。”
“TCP/IP協議在星際互聯網就不起作用,因為其在星際間傳輸會出現中斷。在外層空間制定互聯網的標準,要能容忍長時間的延遲和中斷。如果美國宇航局能夠采納這種協議,每次做的探測發射之后就能夠用上次探測的信息來支持下一次的探測,假以時日我們就能建立起一種星際的骨干網來支持無人太空飛行和載人太空飛行,等于建立可以跨越多個行星的星際互聯網。”
被問及為何加盟Google時,瑟夫說:“一部分原因是,我想重回應用領域。我和我的主要伙伴BobKahn,曾花了8年時間做互聯網應用,但是后來又去幫助電信行業建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我決定之后再回到互聯網應用領域。比較了當時各個互聯網公司,發現Google最具有創新,而且我和Google的CEO施密特相識25年了。”
溫頓·瑟夫 - 肯定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研究
“中國在下一代互聯網研究方面的進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短短數年中,你們取得了別的國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取得的成績。”“互聯網之父”溫頓·瑟夫今天這樣評價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的進展。
溫頓·瑟夫是在受聘擔任清華大學名譽教授的儀式上說這番話的。他因為設計了互聯網TCP/IP協議和互聯網基礎體系結構,被譽為“互聯網之父”。
溫頓·瑟夫在詳細參觀了解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主干網CERNET2之后,對CERNET2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即使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的同行相比,CERNET2的研究也是很超前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CERNET2項目成員積極參與下一代互聯網國際標準的制定,有兩項成果已經或即將成為國際標準,溫頓·瑟夫對此十分贊賞。
談到真實源地址認證,溫頓·瑟夫建議在網絡通信協議中加入身份認證的編號,這種“實名制”的運用,將大大提高下一代互聯網支持無線服務的能力。
溫頓·瑟夫 - 看好IPv6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美麗神秘,令人感覺心曠神怡。”VintonG.Cerf說,從1997年起,他五次來到中國,七年中,他親身感受到了IT業應用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互聯網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北京和上海的飯店中,VintonG.Cerf隨時可以享受到寬帶上網所帶來的便捷;而上海的摩天大樓和摩肩接踵的行人,更讓VintonG.Cerf感受到整個商業環境的蓬勃生機。
“我認為中國應該嘗試使用IPv6。”VintonG.Cerf說。“而且,我看好IPv6在中國的發展。”
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使用互聯網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而潛在使用網絡的人數將會更多。“中國的人口如此眾多,如果每個中國人都給自己申請一個域名,三分之二的域名將被中國人占掉。”VintonG.Cerf說。
另一方面,中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對于新技術、新想法的開創和使用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而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互聯網制造基地。“例如我任董事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就把所有的制造業務都交給了中國,在中國生產用于光纖網絡發展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2004年中國政府啟動了下一代網絡示范工程,將迅速推進下一代互聯網的進程。而無論NGN,還是NGI都是基于IP。因此9月3日中國CNGI正式進入到了實施階段,標志著大規模地促進IPv6進行應用,使IPv6商用具體化將成為可能。
VintonG.Cerf認為,IPv6使得我們在互聯網上加載大量的東西,開拓更多的應用機會。機會一方面存在于小的電子設備上,另一方面是通過互聯網管理和控制這種設備。
“在未來,語音和視頻傳輸將成為一種非常普通的功能組成部分,影響到絕大多數電信公司的運營模式。”VintonG.Cerf說,“但不普通的是它的傳輸工具,它使人們彼此互聯。”
“中國絕對有機會成為領先者,領跑者。”VintonG.Cerf說。他認為,開新路是對IPv6應用的最好描述,比如小的設備,手機、PDA等。在這一點上,中國、日本、美國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且中國的新用戶非常多,規模化不會成為問題。
另外,除了新的嘗試,IPv6還可以在舊的應用模式上持續。比如e-mail,可以繼續應用IPv6。
不過,VintonG.Cerf提醒中國,在真正進行市場推廣過程中,IPv6也會遇到好多的問題,各個運營商之間的路由器是不同的,便會存在的對于路由器的標準化測試問題。
“比如說華為,它能否和思科之間實現互通?”VintonG.Cerf若有所思地望著記者。
溫頓·瑟夫 - 未來互聯網產業的熱點
溫頓·瑟夫稱,在互聯網今后的發展過程當中,下一個巨大成功的一個可能的重要來源,就是數字信息能夠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根據“長尾理論”,一旦信息的存儲和傳輸成本能夠有效的降低的話,就可以產生非常好的商機。而如何有效地找到網絡當中的黑洞信息(主要是存在一些大型的并不是以網頁形式出現的數據庫當中),而且找到有效的索引辦法,可能會在未來取得巨大的成功。另外一個可能成功的領域,就是在互聯網金融交易方面出現的一些新模式。網上的金融交易剛剛起步,實際上在互聯網上開展B2B的業務才剛剛是一個開端,“過去我們在C2C的業務當中看到了很多的應用,但是B2B不是很多。所以也有理由相信,在互聯網發展過程當中也會在B2B的領域當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同時,溫頓·瑟夫也并指出了未來互聯網產業一些具體的熱點應用。
首先,是手機終端的普所帶來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溫頓·瑟夫指出,如今越來越多的移動終端具有上網的功能,低廉的費用使得通過手機訪問互聯網的用戶激增,而位置導航、遠程支付等滿足用戶需求的功能的出現,也帶動著互聯網新的增長。
其次,是本地信息服務。“有很多使用移動終端上網的人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定位的服務,比如說離自己所在地位最近的酒店、醫院、飯店在哪里,而在家中使用固定終端上網的人往往也需要獲得一些本地信息,比如說離自己的住宅最近的水暖修理設施在什么地方,離自己家最近的修車場在哪里等”他指出,人們對本地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而目前互聯網所能夠提供的本地信息卻并不充分,因此從業者應當“進一步著力于這種本地信息的制造”。
此外,溫頓·瑟夫還特別提到了“互聯網社區”的重要性。他表示,互聯網正在把具有相同興趣的人聚合在一起,互聯網的內容消費者正在變成內容的生產者,因此社區這個概念的影響,也就日益突出和重要,以用戶中心的互聯網服務將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
IPV6、網絡存儲、寬帶等應用,也成為溫頓·瑟夫口中互聯網未來的焦點所在。他表示:“我并不能預測到底哪些應用是未來互聯網產業的殺手級應用,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應用都會有其對應的特定用戶群體。”不過,溫頓·瑟夫也指出,互聯網雖然提供了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教育服務,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和挑戰,譬如垃圾郵件,計算機病毒等,這些風險也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去防范和解決。
溫頓·瑟夫 - 人物貢獻
瑟夫與羅伯特·卡恩共同設計了TCP/IP協議和互聯網架構,瑟夫還在郵件服務和星際互聯網方面作了開創性的工作。瑟夫在DARPA任職期間,在互聯網以及與互聯網相關的數據包和安全技術開發方面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他是IPv6論壇名譽主席,曾擔任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的理事長、互聯網協會的創會主席和一屆理事長、美國總統信息技術顧問委員會(PITAC)成員。
瑟夫和卡恩一道獲得包括圖靈獎、美國國家技術獎、美國總統自由勛章等在內的眾多榮譽。
瑟夫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溫頓·瑟夫 - 人物評價
“如果從1973年起,溫頓·瑟夫和他的伙伴開始將TCP/IP申請為專利的話,這個世界上的首富還會是比爾.蓋茨嗎?”有網友在文章中這樣寫道。正如我們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一樣,互聯網片刻也離不開TCP/IP協議。如果協議的聯合設計者瑟夫和羅伯特·卡恩但凡對TCP/IP有那么一丁點兒的權利主張,他倆的財富肯定與現實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