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講到自己的成功公式:“(智慧、機遇、勤奮、激情)性格”。在我讀的那本書里一位高管批注了自己的成功公式,而提到最多的就是變通。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1%天賦99%汗水。大部分智慧是可以習得的,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人,勤奮或是汗水是態度的直接表達,性格也是可以調整的,變通本身就是個態度問題,所有這些都基于一個前提:“態度”。所謂“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不是具體措施的復制,是態度的復制。
小時候唐駿是個孩子王,身邊圍著一群小伙伴,他小學老師在期末評語中一定這樣寫到:“該生在校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后來看訪談節目的生活,他的大學同學基本上認為他是一個孤僻、獨來獨往的人。
“人生就是一面鏡子,你的她笑,她就對你笑,你對她哭,她也對你哭。”
職場正能量小故事
2、態度從嘴到腳
唐駿大學畢業想留學,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僅以成績論,獲得資格綽綽有余,然而因為大學期間未獲得過一次獎勵,且表現不佳,未得到本校的資格。為了得到留學資格,唐駿挨個給其他學校打電話,轉到有指標的學校后,為了通過教育部的審核,在相關部門大樓門口給主管領導“站崗”一個星期,最終得到了留學日本的機會。
上星期去了北京,遇到了大學的同學:一個大學說不上孤僻,但確是一個“平靜”的人——成績不突出,也幾乎沒有參加什么課外活動,沒有一堆堆的證書,境界也就和我差不多。找工作的時候,按道理像我們這樣三流院校的人,要進咨詢公司是不可能,但他以此為目標,畢業后兩三個月才找到一個類似工作,他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現今成為一個專業的咨詢顧問,比我已經不止高一點了:討論問題時,他站在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戰略的角度,我則顯得狹隘了許多;論專業知識,他對人力資源的看法深刻而獨到,我則具體而庸俗;他現在獲得的很多工作機會是我無法企及的。
生活中,會有很多承諾和計劃,愛侶間的“我愛你”,跟朋友抱怨“我很想去旅行”,跟親人說“半年后我就不打牌了”,跟領導保證“下次我一定好好工作”。看《贏》我學到的是:坦誠,行動上的坦誠。是啊,所謂態度也從來不是停留在嘴上的,真正的態度是行動上的。去年有個親戚跟我說:“放心,下個月開始我就不賭博了!”我說:“不可能!那是你自己騙自己,除非從現在起不再賭博了!”他說:“是啊,戒不掉了。”
3、態度深入骨髓
唐駿在微軟,從工程師到項目經理的經歷。多語言開發問題人人皆知,投給高層的意見書數不勝數,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唐駿說給領導的建議書最差的是指出問題的,稍好的是有解決辦法的,最好的是有可行性分析和實施辦法的。
我從來都知道自己的缺陷所在:英語,甚至深入批判過自己的英語學習問題,心理想過、嘴上說過、紙上寫過、抱怨過、傾訴過、自嘲過、坦誠的剖析過,是啊我知道問題在哪里,貌似態度還很好,然而英語依然毫無改觀。后來想了些解決辦法:報英語學習班、擬定學習計劃,然而都流產或者半途而廢了,因為未考慮現實因素和自己狀況,不適合,無法實施。最近看些英文電影、聽些英文歌、間歇性的記單詞、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英語文章,相比之前我的英文有所長進(雖然依然很爛)。
行動態度往往半途而廢,身邊經常有對問題淺嘗輒止,然后說自己已經努力,從此心理不再有任何負罪感,這是積極的不負責任的態度。真正的態度應是始終如一的、持續的、深入的、具有適應性的、可行的,最終才會在結果上有所反映。
4、追求卓越
從中國到日本,從日本到美國,從老板到打工者,從總裁到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標桿,這是唐駿追求卓越的職業之路。在打算進入微軟前,唐駿已經開了三個公司,個人資產也上百萬美元,說不上多么成功,但源源不斷的業務,也可以讓他從此躺在成績單上,哪天把生意做回國也算一代才俊了,然而為了個人進一步提高、增值,他放棄了這些,與一些學生一樣,經過微軟一輪輪的面試,進入微軟當一個軟件工程師。
“追求卓越是個長期問題,短期而言的,這是個成本問題,非理性的偏執。”海爾創業初期的砸冰箱,喬布斯對拿著已經適合市場需要的在他眼里依然是不完善產品的主管大聲斥責,任正非從未斷絕的“危機論”。
5、態度之外
成功要復制,僅態度足矣!但時間長短不盡相同,此外的關鍵為:“目標和技巧”。一個長期的目標保證用力方向的一致,技巧避免走過多彎路,然而這不是決定性的,比如許三多。
“態度是復制成功的關鍵”,一種從嘴到腿、到骨髓、追求卓越的態度!這樣的態度不僅僅指工作,更是生活的態度。
如果抱著自己心愛的女孩度過一生,如果親人和睦,如果身體健康,如果事業有成,難道這不是成功嗎?難道這不是幸福嗎?
職場正能量小故事2
職場勵志故事:明日的一百不如今天的五十
ellen之所以簽了12000的工作,就是因為她好歹在職場上混了多年,知道明天的100不如今天的50的經濟學基本原理,她的選擇,也僅僅是一個基本的財務準則。
ellen最近老是在msn上喋喋不休地和我討論新工作的事情。事情倒也不復雜,剛準備從前一家公司出來的她,最近得到了兩份工作,一份薪水是8000,一份則是12000.但導致她喋喋不休的原因倒并不是抱怨這兩份辛苦工作的薪水,而是她在這兩個準東家公司的所謂前途。公司a據說老板十分地欣賞她,準備給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這個地位能得到8000塊每個月的酬勞,不過這家才開業的小公司實在也沒幾個人供她號令。公司b看起來似乎靠譜一點,公司雖然也并不算大,但是背景倒是雄厚,雖然做的是互聯網之類燒錢的行當,但看起來一時半會也倒不了。
ellen在她的喋喋不休中著重向我描述了公司a的老板對她的殷切期望以及美好的前景。這些前景包括但不限于能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一流的管理學大師、世界500強的ceo和中國著名的企業家。雖然眼前8000的薪水看似少點,但老板的愿景顯然是“做大做強”,并承諾未來在合適的時候考慮ellen的股份問題。ellen描述了老板多么欣賞和器重她,并必將讓她在這個小公司里大展宏圖的堅定承諾。對于公司b,ellen下的定義是“還是做個寫字樓里的小白領。”
幾天后ellen告訴我,她交了辭職報告,我沒等她在msn上發話就打出了“12000”的字樣。接下來她告訴我的擇業結果也果真如此。她還是放棄了公司a老板描述的機會,加入了公司b,繼續她所謂的“寫字樓小白領”的職業生涯。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個故事。一位外表嚴肅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在招聘的時候頗有創意地使用起了視頻簡歷,并且變換著不同的服裝在視頻上做了各種才藝表演,同時不斷地重復講著他的成功哲學:“如果有人說你不行,不要理會那些失敗者”、“失敗不是一種選擇,要不斷地挑戰自己”。
這位耶魯好男兒最終沒有被同樣宣揚這些成功哲學的銀行家們錄取,但他的視頻倒成了互聯網的新嘲笑對象。其實這樣的視頻表演每晚電視臺也總要播出幾個,成功人士深沉地說出“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難攀越的山,其實是自己……我能!”的時候,我總是肅然起敬。
這些才藝表演、廣告或是ellen的準東家之一公司a的老板的愿景展望的相似之處在于,他們的本質都是作秀。但耶魯好男兒的作秀為什么會失敗?那是因為他不了解,這個秀只能屬于公司方、老板或是招聘者。如果自己也去信誓旦旦地“我能”,或若是ellen真的不小心信了公司a老板的豪言壯語,顯然是落入了招聘方吹牛體系的圈套。
吹牛體系的程序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并且針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套詞。通常對于新人,著重描述的是企業經營理念的先進性和輝煌前景、企業正走著的金光大道或是某某年預計達到100億、200億或更多億動人心魄的美好目標。新人往往會稀里糊涂地想也不想這個美妙前景和他有沒有什么干系或是等不等得到,就“我能”地落入了圈套。他們甚至也不問問薪水幾何,福利好不好,等到進去半年一年,才發現原來說的往往沒有做的好。
年紀稍長點的人,吹牛體系的程序也需要變換成加強版。對于ellen這樣有若干年工作經驗的,則需要加強權力賦予、薪水未來增長趨勢之類實際點的描述。吹牛體系當然也有“夢想成真”的一刻,但這一刻對于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或是老板而言也不是十分有把握。你是可以賭上一把,但需要押注的是自己的職業生涯。
一些言過其實且千篇一律的吹牛大多要不了多久就會露出它的狐貍尾巴,讓員工懷疑為什么華麗的說辭就可以抵扣掉他們錢包里原本就是薄薄的薪水的厚度。ellen之所以簽了12000的工作,就是因為她好歹在職場上混了多年,知道明天的100不如今天的50的經濟學基本原理,她的選擇,也僅僅是一個基本的財務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