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外企大量裁員,不僅讓更多大學生把目光投向了“國考”和相對穩定的國企,也沖擊了外籍白領的神經。
惠普2012財年整體業績下滑,中國市場難以獨立。“有些部門年初只實現了25%的財務目標,整個年終獎大打折扣。大部分人沒有,只有2%左右表現好。2012年是除了金融危機降低工資之外最難過的一年。"一名惠普員工告訴記者。
在另一個大企業施耐德,慘淡的機械制造行業,從年會規格萎縮就能看出來。去年年會的大獎價值還是在一萬元左右,今年變成了某品牌的平板電腦,價值5000元左右。幾個不同部門的員工會議也合并成了一個。在西門子,過去100%完成業績的員工,年終獎的金額大約是四個月的基本工資,但今年調整到了兩個月的水平。
陸偉認為,全球市場的萎縮、中國勞動力和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日益激烈的當地競爭都削弱了外資公司繼續大幅改善員工福利的能力。"2003年大學畢業在外企工作時,月收入相當于東三環一平米。現在房價漲了三倍,工資漲幅不到100%。"陸偉說,與工資相比,他現在更注重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一定程度的穩定性,這是外資公司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