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科技業的第一位老板迪克是個備受尊敬的工程經理,上大學時在校橄欖球隊打線鋒,看上去就像寶潔公司旗下清潔品牌朗白先生一樣,只不過沒戴耳環。迪克曾經費勁心思教我,可惜我當時太傲慢,沒領會他的心意。
大塊頭的迪克在辦公室里貼了一張條子寫著:“我可能不算聰明,但我肯定經驗豐富。”有一天,我像搞惡作劇似地也打印了一張紙,寫著“我可能不算經驗豐富,但我肯定聰明。”然后貼在工位的隔板上。
迪克看到以后,搖搖頭走開了。我記得當時以為,他肯定心情不好。后來我才意識到,他花了很多時間想讓我這顆榆木腦袋明白:聰明反被聰明誤,而且我太自以為是了根本意識不到。
我小小的惡作劇真是既可悲又諷刺,這完全是我的損失,其實影響不到迪克。
缺乏謙虛精神、或者說狂妄自大不僅會困擾頗有潛力的后輩,一些有經驗的人也會碰到類似問題,原因我們后面細說。不管什么人遇到,后果往往都是很嚴重的。
要說過分自負曾導致許多管理者和企業失敗可能還略顯保守。根據我的經驗,這是企業失敗最常見的原因。可悲的是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
在《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中,英特爾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安迪·葛洛夫警告說:“成功是自己的掘墓人。”事實上,人生最大的風險莫過于登上巔峰。因為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會奮力追趕你。你也可能因為自大而膨脹,結果爬得高跌得重。
安然、世通公司、Adelphia—a—一個個倒閉的巨頭無異于一座座自大撐起的紙牌屋。這三起臭名昭著的丑聞都發生在互聯網泡沫時代,當時市場泡沫由非理性繁榮催生,不過是狂妄自大換個說法罷了。
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斯普林特和Nextel、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等注定失敗的超級并購都是基于不切實際的設想,人們以為合并后起碼不會比獨立經營時差。盡職調查過程中雙方在戰略、企業文化和技術方面不合適等關鍵問題統統忽略。盡職調查的是為了盡量減少法律責任,殊不知只是為失敗埋下伏筆。
企業家為何會根據錯誤的前提得出過于樂觀的結論a,忽視愿景或企劃不一定能成功的關鍵證據和推斷?行為狂妄只是表面,核心是過于輕視失敗、將成功視為理所當然的奇葩想法。
血液檢測初創公司Theranos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家估值90億美元的公司核心業務是一種獨家技術,只需從患者手指取幾滴血就能實時得到結果。遺憾的是,調查發現檢測結果造假。該兩年內數以萬計的病人測試全部作廢。Theranos自吹自擂的加州實驗室失去了聯邦政府的檢測認證,監管機構還下令公司首席執行官伊麗莎白·霍姆斯行業禁入。
事后回想,其實Theranos留下了許多蛛絲馬跡。公司核心技術一直秘而不宣,投資者,合作的連鎖藥店沃爾格林都無從了解,醫學期刊上也沒見過相關分析。外人不得進入該司實驗室。該司的首位投資人、知名風投資本家蒂姆·德雷珀是霍姆斯一家的朋友,之所以投資是認為霍姆斯有類似蘋果之父喬布斯的個人魅力。
或許最明顯的跡象就是,去年霍姆斯接受時尚雜志Glamour采訪時說:“我有幸成長在充滿激勵的環境里,從小我就相信沒有什么做不到的。”我認為,年輕的霍姆斯可能把父母的鼓勵太過當真。失去理智的自信在Theranos案例中隨處存在,卻像指紋一樣肉眼難見。
就在Theranos露出真面目那會兒,我看到對查爾斯·科赫在一次采訪中回憶,身為科氏工業集團創始人的父親將首席執行官一職交給他之前說:“希望你的第一筆買賣失敗,否則你會覺得自己無比聰明,實際上并不是。”
聽起來,老科赫和我過去的老板是同樣的用意。不過老科赫的兒子一定是聽進去了,后來公司成長為銷售額1150美元、員工達10萬名的全球巨頭。
才華橫溢的新人缺少謙虛精神其實很正常,然而在變為成功領導者的過程中,總有一天會學會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要記得保持謙遜,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有可能幫你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