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廈巍峨依靠地基穩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大地更加堅實。于是我利用此次暑假的機會,積極帶隊參與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期待以大學生的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要說這是一場對鄉村振興的調研,不如稱之為視覺和感覺的旅行。從高鐵站到鐵沖鄉的路上,我們像是慢慢向山頂前進似的,我看到了山里的美景、風力發電的壯觀,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的益處,使我覺得自己的行為不是沒有意義的徒勞,可以讓更多不了解油茶的人了解這個產業并支持。在與當地人的相處中我感受到當地人淳樸的性格,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關鍵在干,關鍵在人。農民群眾有其自己獨特的堅韌和善良,這促進了鄉村振興的進程。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知道了現今農產業面臨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缺失。年輕人往往對鄉村生活避讓不及,這不僅是因為農村的基礎設施較城市差,其在農村的工資也相對較低。鄉村振興重點在經濟、難點在文化、關鍵在人才,這更需要政府出臺優惠政策,補貼下鄉大學生。

圖為鐵沖鄉黨支部書記李書記組織開展座談會,為團隊成員詳細地介紹了鐵沖鄉的基本概況及發展現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一馳 攝
一頭挑起“綠水青山”,一頭挑起“金山銀山”;一頭挑起農民的“糧袋子”,一頭挑起農民的“錢袋子”。在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才切實理解了我們的主題:鄉村振興。在實地調研的第一站:金寨縣紅軍廣場。調研隊員們扛著紅旗走上臺階,每走一步都更能體會到紅色文化的深深沉淀。在革命烈士紀念碑下,我們深深鞠躬,向革命先輩們致敬。在第二天的調研活動中,我們坐車來到鐵沖鄉鐵沖村、李橋村、鄉村服務站、油茶基地與香菇生產廠等地調研參觀。在李書記的指導下,我們明白:鄉村振興要做好“人”字文章,人才引進和村干部的積極培養是鄉村振興流動的鮮活血液。鄉村振興要做好“產”字文章,培育特色產業,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才能避免同質化問題,積極發展特色農產。

圖為團隊成員在李書記的帶領下在加工車間考察。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一馳 攝
在鄉村振興路上,我們以鐵沖鄉為縮影,展開了對其他同類鄉鎮振興道路的探索。鐵沖鄉最典型的茶葉產業和油茶產業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其通過農業項目的開拓和引進,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將農作物播撒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在豐收季節收獲碩果。產業興則經濟興,經濟興則地方興。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如何又好又快地發展地區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成功實施的首要目標。在本次實踐過程中,最令我驚嘆的是,在我們來鐵沖鄉的路途中,我發現了遠處幾片屹立不倒的用于發電的大型風扇集中區域。原來,小小山村早已擺脫傳統的煤炭為主的發電結構,向著新能源的方向不斷邁進。這正好說明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效果在不斷提升,速度也比我想象的要迅速,范圍也更加廣泛。與以往實踐不同的是,我們將探索和欣賞紅色資源與感悟鄉村振興發展結合,尋找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從全方面探索鄉村的全面振興。結果是顯然的,二者之間存在著彼此相依、不可分割的關系。紅色資源為鄉村振興發展鋪下了堅實的道路,金寨縣發掘紅色資源,發揮其對于黨史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為培養指導鄉村振興的領導干部班子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另外,紅色資源作為可挖掘的旅游資源,可以進行宣傳推廣,讓當地成為著名的紅色旅游圣地,正如湖南省長沙市的橘子洲頭一樣。當然,近年來,金寨縣也已成為頗有名氣的紅色旅游圣地,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同樣,鄉村振興依賴于紅色資源發揮的導向作用以及其對旅游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讓不知名的小鄉村有了茁壯成長、致富惠民的遠大夢想。

圖為團隊成員認真聽取簡書記介紹李橋村油茶產業狀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一馳 攝
丘吉爾說:“我們不應該半途而廢,而是應該堅持到最后。我們應該在法蘭西戰斗,我們應該在海洋中戰斗,我們應該一邊戰斗,一邊培養自信和力量。無論需要付出多大代價,我們也要捍衛我們的祖國。我們要戰斗在海灘,我們要戰斗在登陸地帶,我們要戰斗在田野、街巷,我們要戰斗在山岡、丘陵,我們決不投降。”而正值青年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該學會磨礪自己,堅持不懈,秉持著“實踐出真知”的理念行穩致遠。用堅定的步履走向鄉村,真正為農業、農村、農民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團隊,什么是鄉村。更懂得了“想要得到,就得自己創造”這個道理。作為大學生,談及真正使鄉村煥然一新,似乎還是遙不可及的問題。但世界正不斷向前,我們也要跟上步伐,奔跑不息。
各組隊員在學校、企業、政府和社會群眾的各方支持下,圓滿完成了實地調研任務,對課題了解更加清晰,提高了認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會責任感與城市歸屬感。
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我也深刻得感受到:大學校園是培養學習能力與生活能力的地方,但我們只有真正走進社會,體會勞動與生產,觀察鄉村與工廠,才能真正明白勞動與生活的意義,真正了解社會的現狀。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檢驗,我們才能更好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運用專業能力去解決它們,切實為國家為社會奉獻力量。
發展道路沒有終點,鄉村振興依然任重而道遠。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看到了鄉村振興下六安新鄉村的發展,當地政府帶領廣大人民不斷探索,結合當地特點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我相信,在革命老區紅色精神的指引下,六安農村能在政策的引領和政府的支持下,讓廣大人民在自己的努力下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圖為團隊成員在油茶種植基地展示板前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一馳 攝
(通訊員 徐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