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團隊在戴村壩觀景臺領略了“虎嘯”的壯闊景象,并仔細對周邊環境進行了考察,深刻感受到了我國水利史上這一壯舉的獨特魅力,也對接下來的調研活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團隊對當地居民進行了采訪,作為流域安全及生態保護的親歷者與見證者,他們無疑最具話語權。在采訪的過程中,居民們普遍對戴村壩的作用持積極態度,在居民們的表述中,戴村壩切實地保護了流域內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改善了當地的環境氣候。不僅如此,在采訪的過程中,團隊了解到在2001年,當地降雨量激增,隨后中部壩段被沖垮,水利部門用時兩年對潰口進行修復。之后雖又出現數次洪峰,但新修繕的戴村壩成功經受住了考驗。“事水利而責任重大,豈敢懈怠”,這段往事充分體現了當地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展示出對黃河流域治理的決心,戴村壩也將一以貫之地繼續服務于人民群眾,為流域環境治理繼續發揮關鍵作用。


最后,實踐團隊對當地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匯總結果后,發現當地居民普遍對當前環境狀況較為滿意,并且對未來的流域環境變化持積極的態度,同時也對當地政府的積極作為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實踐團隊也發現了問題,問卷數據顯示有將近一半的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弱,且較少付出實際行動。在流域的生態保護問題上,民眾生態環保意識的提高也是重中之重,團隊也將以宣講與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型宣傳途徑,讓更多的人知道保護黃河環境的重要性,提高群眾的責任意識。



調研雖已結束,實踐卻未曾停止,團隊的成員深刻地了解到了戴村壩在黃河流域治理中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國家治理黃河的決心,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以實際行動回應國家的號召,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貢獻屬于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