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泰安8月5日電(通訊員 侯登登)
探究新型城鎮化,打造縣域新經濟,發掘人民新福祉。8月5日,曲阜師范大學見微知著社會實踐隊前往泰安新泰市大洛溝社區,走訪當地村民和村干部,了解 “一縣一策”機制在大洛溝社區的發展態勢,學習新型農村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黨建引領聚人才,產業興旺促振興
大洛溝社區是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新汶街道下轄社區,曾獲得“省級青春社區”的光榮稱號。共青團新泰市委副書記劉珂,以及社區主要領導在新汶街道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會議室迎接實踐團全體成員的到來。他從社區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底蘊、志愿服務及特色產業等方面向實踐隊成員介紹了大洛溝社區的基本情況,帶領隊員們參觀了社區服務大廳、行政辦公場所、社區街道設施等地,親身感受大洛溝社區的居民生活。如今大洛溝村重拾傳統產業與社區組織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社區黨委牽頭流轉土地,建設高標準的冬暖式大棚,促進農林業生產、加工、物流、科研、示范、休閑觀光等相互融合和全產業鏈開發。目前,大洛溝社區也正致力于打造集農產品種植與銷售、農耕研學、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鄉村不是影片中的大山,不是落后貧困的代表,鄉村是滿山遍野的綠色,是云層中的青煙村落,更是脫貧攻堅的優秀代表。大洛溝社區為實現“十四五”時期的戰略目標,從“黨建、人才、產業”三個方面發力,以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產業的‘主心骨’,我們大洛溝社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引進多元人才進社區。采取從現任的支部書記中‘留’,從優秀干部中‘任’,從后備干部庫中‘挑’,從致富帶頭人和優秀退伍軍人中“選”的方式,把學歷高、年齡輕、熱愛基層工作的優秀人員選進村黨組織書記隊伍。新一屆的兩委成員有五人,都是80后,也全是大學生。” 人才是農村發展的源頭活水,大洛溝社區面向全市招聘大學生村官和專業技術人才,以此助力社區全面發展。同時成立社區鄉村振興顧問委員會,聘請退休老干部、老黨員、優秀企業家進入社區企業主持工作。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優勢,打造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讓農民們的錢包也逐漸鼓起來。
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高質量居住環境融入萬家燈火,新面貌居民小區煥發勃勃生機。“等小區改造好了,不比新樓差,我就在這養老了,哪也不去,我們老居民也能迎來新生活,心里甭提多樂呵了。”幸福,對于家住大洛溝社區的74歲的尹志澤老人來說,就是住得舒心、環境宜居、生活和諧。作為大洛溝社區最早的一批住戶,這里一草一木的變化老人都看在眼里,樂在心里。隨訪老人后,實踐隊員走在大洛溝社區街道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城鎮化的新面貌。自上世紀60年代起,新泰市大洛溝社區就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村,但深入大洛溝社區的隊員們發現城鎮化建設幾乎完全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印象。書記耐心地向隊員解答道:“近年來,我們社區全面開展居住環境品質提升行動,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其中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像公共門窗的安裝、樓梯間墻面清理和粉刷這些細節內容也改造到位,包括小區的涼亭、娛樂設施等都是在居民代表、社區、物業充分調研、征求群眾意見后打造的,小區‘飛線’和占用消防通道這些現象在我們社區是不存在的。”驚嘆于社區的“巨變”,城鎮化不僅實現了打造美麗鄉村的目標規劃,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經過一天的參觀體驗,實踐隊員基本熟悉了大洛溝社區的產業基礎和治理模式。此次實踐給了大學生走進家鄉,切實參與家鄉建設的機會,為實現城鎮化發展貢獻出青年的力量。而大洛溝社區新型農村的多元化治理模式也告訴我們,實現新型城鎮化,不僅要筑牢黨建引領的“橋頭堡”,更要重視打造技術人才這一“生力軍”,依靠特色產業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