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者詹姆士在研究中提到,應急管理是為了應對已經出現或者快要出現的災害所采取的各種預防、救援、恢復重建一系列措施,它體現在災害救援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個階段。布朗指出,應急管理是管理職能的一個細分,應急管理是這樣一個系統性的框架,通過這個有效框架來減小災害對社會造成的損害,框架可以指導預防災害、處置災害,從而提高安全性能。國內學者計雷等認為,應急管理是人們在應對突發事件的過程中,通過對突發事件原因、經過、結果的分析,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對突發事件進行預警、控制、處理的過程,以期為減小損失、優化決策。
應急管理不應僅局限于突發事件的某一階段,而應認識到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積累的矛盾激發過程,是一個在不同條件下的循環再生體系。突發事件從孕育、生成到消亡的全過程都必須納入應急管理的范疇,形成一個“循環且完整”的應急管理模式。在上述的專家和學者的研究中而大多數都是從醫學方面做出的研究,關于在社會工作的角度探討應對社區防疫能力方面缺乏研究成果。國內研究的社區應急管理是大部分是借鑒國外對社區應急管理的介紹和經驗:由于對社區應急管理的社會合作有較少的社會化研究,導致多數研究與社區的實際沒有緊密結合。從研究中可得出,國外的國情和社會體制都與我國大相徑庭,不管是主體的治理方面,還是面臨當前的疫情挑戰及困境,都要求我國應該切合實際來發展城市社區治理中的防疫機制的研究,根據社區和疫情防控的現狀為出發點,從優秀的社區治理中合理借鑒可執行的方案,社區職能也要有科學的轉變并合理的優化。由此可見,本文的研究十分具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