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皖西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我身后這座高達16米的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塔始建于1957年,距今已經有64年歷史了,塔的正面有毛主席題詞,上面寫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它三面都是碑文,記錄著皖西革命的歷史斗爭。皖西烈士陵園管理處副主任 傅緒強:烈士陵園占地85畝,除標志性的紀念塔之外,還建有紀念館、悼念廣場,石刻、銅像等10多處建設設施。在烈士陵園的革命歷史紀念館入口處,巍巍大別山下的浮雕下,矗立著董必武、徐向前等在大別山戰斗過的15位歷史名人,兩面墻上懸掛著6面軍旗,代表6支在大別山誕生的主力紅軍,這就是紀念館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是皖西烈士陵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分為一二三3層,總的展廳面積是3000平方米,我們現在所處是紀念館的一層,這里主要展出的是皖西革命的斗爭歷史,從土地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隨著馬列主義的傳播,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在上海讀書的曹運真等人回到了家鄉,組建了安徽最早的黨小組,1923年擴建為中國壽縣小甸集特別支部,這也是我們安徽成立最早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六安地區在民政部門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5000多名,2樓展館是選取了其中100多名烈士供市民們瞻仰學習,在我身后的大屏幕上不斷涌現出烈士們的音容笑貌,但這其中更多的一些無名烈士,所以墻上的一段話讓我們特別動容,叫做“你的名字不詳,你的事業不朽。
一走進3樓展廳首先映入眼簾是我右手邊這12位全身雕像,他們是1955年授銜的六安籍開國將軍,其中包括1位上將和11位中將,而整個3樓展廳展示的是108位皖西籍開國將軍,可以說每一位將軍的歷史都是中國革命斗爭史的縮影,是一本鮮活的人生教課書。 參觀了皖西烈士陵園之后,我們衷心地感謝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身體健康、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情趣高尚的好少年。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是幸福的一代。而我們的幸福是他們賜予的。
我們該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這個美好的世界。 我們需永遠銘記這些為創立捍衛新中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獻身的先烈們,繼承他們的遺志,弘揚革命的傳統,為建設美好安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