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文獻研究法,在研究初期采用文獻研究法,充分收集、閱讀和理解韌性理論、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管理和社區協同治理等方面的學術成果,把握當前學術界的最新研究進展,為研究視角選擇和分析框架構建提供理論支撐。同時充分收集新冠疫情防控的新聞報道、政府政策文件,了解社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基本概況,為研究提供實證支持。
采用訪談法,分別在江蘇宿遷、遼寧沈陽進行調研。通過實地調研對于理論體系的補充和完善至關重要,是獲取案例信息的重要途徑。為更好地掌握社區、企業新冠疫情工作的一手資料和真實數據,筆者開展實地調研,觀察企業常態化防控措施、社區秩序和居民生活常態,通過直觀感受挖掘問題。本文采取訪談法,對企業主管、居民等關鍵參與主體進行訪談,掌握社區基本概況、疫情防控機制、社區網格管理、防控制度創新、社區居民參與途徑等相關信息,獲取一手資料,了解疫情防控情況與當前社區治理困境,作為本文的實證支撐。采用問卷調研法,制作網絡問卷,在各個平臺進行發布以獲取一定范圍、較為全面的調研信息,短時期內增大調研數據量,增加數據分析得出結果的可靠性,結合采訪結果得出有效調研結果。
采用案例研究法,實踐中的具體案例分析能夠對理論的完善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案例選擇必須契合研究問題。本文以2022上半年上海疫情為典型案例,以韌性理論為切入點,嵌入韌性視角下社區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協同治理框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展現新冠疫情危機發展過程中韌性能力的發展歷程。本文以上海浦東區為案例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上海經歷新冠疫情的直接沖擊,因此案例的選取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2022年4月上海新冠疫情出現反彈,浦東區出現一例確診病例并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隨后實行嚴格的管控措施。在此期間工人村社區全面強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和外來人員管控,聯合街道下沉干部、基層警備力量、志愿者和社區居民、物資保障企業統籌協調,嚴格落實社區防控責任并協助做好防疫檢測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工人村社區的制度創新和多元主體互動為本文研究基于協同治理嵌入的新冠疫情社區韌性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證據,契合本文研究思路。第二,上海作為全國大都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備,在全國性疫情爆發的擾動下快速學習創新,形成街道社區-市場-社會資本的共建體系,在第二波疫情爆發時展現出良好的適應力和恢復力,充分體現社區韌性能力。第三,工人村社區在2022年上半年經受長達兩個多月的疫情的沖擊,結合該案例進行分析可將研究放置于動態發展的過程中,符合韌性的研究范式。